中評社香港1月14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發表題為“難道又要權位大風吹了?”的社論,指出儘管金管會主委施俊吉已經為力霸掏空案扛起責任下台了,但顯然這把火短期內還不見有立即止熄的跡象。王又曾反正擺爛不回來了,後面的一堆爛攤子就算將相關人士全部法辦也不一定都能解決,而這個從天上掉下來的機會,竟提供了陳水扁“重新洗牌”的機會,看看最近執政黨內部與親綠媒體批蘇倒蘇的聲浪,那種狠勁甚至連在野黨都沒得比,看樣子如果輿論氛圍真的形成,蘇貞昌還真有可能步上他前任謝長廷的後塵,就任不到一年就被難堪的換掉。問題在於我們所看到的這齣戲,是真在追究政治責任?還是根本就是在配合陳水扁玩權力平衡遊戲?
社論表示,行政部門當然逃不了決策的疏失,在先前就已經提過,力霸集團相關企業的財務危機窟窿,相關主管其實早就察覺到不對勁,但卻一直未見積極介入處理,特別是若干關鍵時刻未能當機立斷,錯失第一時間的防堵處理,等到危機真正爆發,人也跑走了,錢也五鬼搬運光了,留下一堆債務與無辜員工,到這般田地,政府再怎麼努力善後,也只能防堵情勢變得更壞,對於已經造成的傷害,是再也不能彌補了,所以行政究責本來就是跑不掉的。
問題是,政治究責必須要由蘇貞昌獨立扛下所有的責任嗎?一個財務危機與公司治理出現問題已經多年的企業,一路都未見任何“內閣”積極出面處理,蘇貞昌不過只是接了最後一棒,一切就全得歸咎於他?之前的謝長廷、游錫堃全都可以置身事外?更重要的是,陳水扁能夠充分而完美的切割嗎?他夠資格以超然的姿態站出來說三道四嗎?
社論稱,不要忘記王又曾與王令麟數度陪同扁出訪的那幾幅畫面,扁出訪了十一次,他們輪流陪同了七次,去年扁個人聲望跌到最低點時,出訪期間已經快找不到商界老闆願意同行,王令麟還是依舊排除萬難陪同出訪。也可以說,我們已看過多少次扁與王家父子並肩而行、熱情握手、併坐交談甚至相互耳語的畫面,也許他們並沒有談什麼“國務機要”,但請問當這些畫面不斷重複著在電視、在報紙、在雜誌出現時,有哪個官員能夠平常心以對?又有幾個官員敢真的辦下去呢?若干直接主管相關業務的官員,平日甭說“總統”,連“院長”恐怕都難得見上一面,這些企業老闆卻時時刻刻與陳水扁同行,再加上一些勤走官邸的傳言,你敢辦他,他的一通電話說不定還能讓你吃不了兜著走。就算不打電話,這種畫面不斷複製的結果,一樣也會塑造出某種想像的空間,讓相關官員瞻前顧後的辦不下去,甚至根本無所作為。如今出了事,陳水扁又擺出一幅莊嚴的法相指責這、批評那,彷彿一切的一切都與他完全無關似的,這像話嗎?有一個政商關係糾葛不清的政治結構隱身幕後,又如何能要求檯面前的行政部門能夠無所顧忌的“依法行政”?出了事,幕後的還可追究幕前的政治責任,如此運作模式,也難怪要一年換一個閣揆了!
講直接一點,力霸集團的王又曾有本事弄到今天這個局面後一走了之,陳水扁本來就休想一刀切,但如今他反倒利用此一契機重新玩起權力槓桿遊戲,力霸的爛攤子都還沒收拾完,他已經開始攪動起政壇的波瀾了。執政黨內還有人炮製出一堆奇談怪論,說什麼惟有蘇下台,三大天王之間的競爭才會更公平,更有什麼“總統”與“閣揆”不合是“歷史共業”的胡說八道言論,為什麼不乾脆說扁就是想要抓回實權呢?
社論表示,坦白說,對扁蘇關係究竟合或不合,其實一點興趣都沒有,但在乎的是,一個涉嫌貪瀆弊案還在法院進行攻防訴訟的陳水扁,每天讓民眾觀賞他的御用律師群如何出奇招替他閃躲司法審判還不夠,還要聆聽他在海外以出口轉內銷的放話操縱島內政情;更不堪的是,還要忍受他持續玩那些操縱天王平衡的權力遊戲,要這個下台,換那個上台,然後又是一陣權位大風吹,一堆官員位子還沒坐熱又要走人了,什麼拚經濟、做實事,誰理你呀!他一個人玩得不亦樂乎,卻不見有任何檯面上的人物質疑,他還有什麼誠信與威望,大剌剌玩這種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