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華人媽媽和她的孩子們。 |
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到一些發達國家生孩子目前已經成了一些中國家庭的選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是最吸引中國孕婦的幾個國家。她們背井離鄉去那裏生子圖什麼?遇到了什麼問題?有什麼感受?
美國:月子中心不合法
據環球時報報導,美國在出生公民權問題上實行出生地原則,即凡在美國領土上出生的嬰兒都自動成為美國公民,享受美國的福利,這就是出生公民權制度。外籍孕婦赴美生子近年有愈演愈烈之勢,其中大多數來自東亞。來自中國大陸及臺灣和香港地區的孕婦為數不少。
美國國會關於修改“出生公民權”條款的討論更是為這股風潮推波助瀾,許多人都希望在這一條款被廢止前趕上在美國生子的末班車。
中國孕婦大多來自富裕階層,生活富足,而且都是以合法簽證手段進入美國,她們看重的不是美國政府的救濟,而是孩子的美國出生證。生完孩子後她們大多會抱著孩子儘快離開美國。
據瞭解,替人安排到美國生孩子也成了許多人的生財之道。在華人聚居的加州洛杉磯地區,有幾十家待產和月子中心專門接待來自兩岸三地的中國孕婦。美國人沒有產婦坐月子的概念,因此這些名義上為孕婦提供服務的機構大多沒有被納入管理,也沒有領取任何營業執照。
加州氣候宜人,適合孕婦調養身體,據粗略估計,整個加州華人月子中心的數目可能超過上百家。少數月子中心配備有專門的廚師和護士照顧產婦的生活起居,剩下的大部分是規模較小的家庭式月子中心,服務相對簡單,主要賺取房租收入。寄居在這樣的月子中心,孕婦在生活起居和醫療方面很可能得不到必要的照顧。
在洛杉磯東郊華人區一家月子中心做護士的張女士告訴記者,由於美國法律規定私人住宅不可以從事類似旅館的經營性業務,月子中心實際上是處於非法經營狀態,張女士說,月子中心最怕鄰居報警,一旦員警上門,發現從事經營性業務,別的麻煩先不說,接受罰款是免不了的。
去年就有一家月子中心因深夜傳出嬰兒哭聲而被白人鄰居報警,被要求停業的老闆只得把剛住了一半時間的產婦掃地出門。張女士告誡說,人生地不熟的中國孕婦千萬不要貿然到美國來生孩子,以免將來遇到意外時措手不及。
澳大利亞:為了永久居民身份,兩頭跑
近年,澳大利亞來自中國的新移民越來越多。不少家庭是抱著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環境或者多生幾個孩子的目的來移民的。澳大利亞有比較健全的醫療和福利系統,另外,一個家庭每生一個孩子,就可以一次性獲得4000澳元的補助。孩子出生後,根據每個家庭的不同情況,政府還有金額不等的補助。決定補助多少的因素包括家庭年總收入,家庭中需要撫養的子女的人數和年齡等。舉例來說,一個家庭如果只有一方工作,並且年收入低於4萬澳元,有一個小於5歲的孩子,那麼每兩周這個家庭可以獲得260澳元左右的育兒津貼。如果是單親父親或母親,或者孩子數目較多,那麼可以領取的津貼就更多些。孩子到一定年齡,政府也會給予家庭一定的托兒補助。至於孩子進入中小學階段,只要是公立學校,那麼學費是全免的。
但另一方面,為了孩子移民澳大利亞的家庭也要面對很多困難和問題。蘇珊(化名)就是一個來自中國的全職媽媽。由於丈夫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她自己也有補助,可以安心地在家撫養她的三個孩子。可是,她也因此錯過了就業的最佳時間。儘管家庭生活美滿穩定,蘇珊仍然感到一種失落和遺憾。年近40的她,最近也開始報名上學,希望能重新起步。
也有一些家庭,既不願意放棄國內優厚的工作待遇或者自己蒸蒸日上的個人生意,又想擁有澳大利亞永久居民的身份,於是就兩個國家兩頭跑,以達到對移民居留時間的要求。母親帶著孩子長年住澳大利亞,父親半年來澳半年在國內,長期分居,也製造了不少的家庭問題。其實對孩子來說,跟父母在一起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可能比一個澳大利亞的身份更重要。
澳大利亞法律規定,父母至少有一方是永久居民身份,其子女才可以獲得永久居民身份,享受福利。那些以旅遊或其他非法方式滯留在澳大利亞的人,他們所生的子女,並不能獲得合法身份,更不要說享受福利待遇了。
加拿大:牛奶金和工作收入相比,少得可憐
和其他有“嬰兒落地即自動入籍”政策的國家一樣,加拿大吸引許多中國移民來此生孩子。作為傳統移民國家,加拿大自然也很警惕和擔心這種“落地公民”大量佔用本國福利和社會資源,因此制定了許多防範措施,一般而言,移民局對孕婦的入境簽證總是卡得很死,不過准媽媽們各有各的辦法,她們通過各種管道來到加拿大。在加拿大生孩子的目的不外乎這麼幾點:讓孩子從小做加拿大人,避開國內升學、就業壓力,給他們創造更好前途;加拿大福利好,醫療費用全免,以後孩子的教育開銷也低,可以一勞永逸地降低家庭財政負擔。
不過理想和現實總是有距離的。加拿大是福利國家,看病的確不要一分錢,但這裏的醫療制度是“家庭醫生——專科醫生——專業醫院”體制,孕婦首先必須找家庭醫生掛鈎,由他們聯繫定期檢查,並推薦專門婦科醫生,而不能直接去醫院掛號,這些環節往往既拖遝又麻煩,曾有個中國婦女感覺身體不適去家庭醫生處聯繫檢查,結果三周後才收到懷孕報告,而這時她已因為不小心流產了。
由於對懷孕和分娩理解有差異,這裏對孕婦、產婦的照料有很多讓中國人難以理解之處,比如孕期檢查雖是一個月一次,但基本上只是稱體重、聽胎音,那種包含B超的全方位檢查一般在整個孕期只安排一到兩次,至於保胎則更簡單,通常只是由家庭醫生或婦科醫生開些複合維生素丸吃。分娩當天或前一天才會派護士接孕婦住院,分娩當天或次日就讓你出院了。
在加拿大孩子從生下來到18歲都有“牛奶金”等福利,這些福利對家庭多少是個貼補,而且孩子越多越划算,這同樣也是許多中國媽媽願意在加拿大生產的原因之一。不過越來越多的移民對此不以為然:牛奶金相比工作收入實在少得可憐,孩子一多,母親往往不得不放棄工作,由此造成的家庭壓力可想而知。
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准媽媽意識到,在國外生個寶寶固然能得到一些想得到的,但同樣也會失去一些她們所不想失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