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2日電/《人民日報》駐美國首席記者今天於《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評論文章,指出3月10日,伊拉克各鄰國和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參加的伊拉克安全問題國際會議在巴格達舉行了為期一天的會議,美國和伊朗兩個冤家對頭在會議期間實現了第一次“握手”和“直接接觸”。這被美國媒體稱為美國外交政策朝著多邊和務實方向的一次“轉折”和“位移”。
文章表示,美國外交政策“位移”的另一個跡象是,新年伊始,美國一改以往的固執,與朝鮮舉行了兩次雙邊直接會談。
眾所周知,美國一向強硬地申明,它是絕不會與這兩個“邪惡軸心”國家舉行雙邊直接會談的。那麼,美國外交因何顯出向多邊和務實方向擺動的跡象?
文章分析,首先是為伊拉克形勢所迫。自什葉派金頂清真寺被炸以來,伊拉克暴力活動便向內戰方向發展且愈演愈烈。在軍事清剿屢遭敗績之後,白宮終於意識到單憑軍事手段已無法贏得勝利,不得不借助多邊外交,以爭取對伊局勢有重要影響的伊朗和敍利亞兩國的配合。美國軟化強硬立場,尋求合作的願望,可以說是無奈之舉。
其次,白宮試圖以外交突破來扭轉其在國內“被動挨打”的局面。靠高擎反戰旗幟贏得中期選舉的民主黨人,以反戰為己任,新年伊始便向布什挑戰:先是在眾議院通過了不具約束力的反增兵決議,日前又在參眾兩院提出了一個具約束力的撤軍時間表。面臨國會與民意的巨大壓力,白宮不得不轉而接受由伊拉克研究小組提出,並得到民主黨人與民意支持的與伊朗和敍利亞兩國進行建設性接觸的政策建議。
可見,美國政府向多邊外交調整是國內外形勢所迫。誰人不知,正是新保守派高擎單邊主義和理想主義大旗,引導美國跌進了伊拉克泥潭,且越陷越深。在吃盡苦頭之後,白宮認識到,即使是超級大國也無法單打獨鬥,一手遮天,只有淡化我行我素的單邊主義色彩,兼顧他國利益,才能贏得他國支持與國際合作。
文章表示,依靠多邊機制在朝核問題取得進展,對美國外交政策的調整也起到了推動作用。美國放棄原先拒不直接會談的僵硬立場,是朝核六方會談取得進展的重要因素,證明雙方直接接觸是有益無害的。當右翼批評說,布什兜了個大圈子,最終還是回到了克林頓1994年的框架時,布什答道,兩者的不同在於,這是個多邊協議,有中國等多個國家作為見證與擔保。這表明布什本人明白了多邊好于單邊的道理。白宮發言人亦表示,這可以成為解決伊核問題的範例。
此外,也正因伊拉克泥潭,讓主戰的新保守派和鷹派被民意所拋棄。先是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和費斯先後走人,後是駐聯合國代表博爾頓與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黯然去職,新保守派和鷹派勢力風光不再,而務實派的務實主張則開始佔據上風。
文章表示,5年來,單邊主義外交讓美國陷入了空前孤立,無論是在阿以問題還是伊核與朝核問題,美國都無法打開局面。這也促使一直在“走平衡木”的美國國務卿賴斯開始向多邊主義和務實一側傾斜,傾向於採納伊拉克研究小組提出的某些多邊與現實主義政策建議。應該說,美國外交向多邊主義靠攏,傾向務實合作,顯示出與他國協商、協調與協作的意願,這是件好事,不僅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也有助於改善美國國際形象並推動其走出外交困境。但願美國的這次對外政策“位移”不只是權宜之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