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4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評說,蘇貞昌摟著夫人,兩人共捧著一束鮮花,旁邊的文字寫著:“蘇貞昌挺花農,號召送花給女性”。
這幅半版的報紙廣告,讀起來像農委會的花卉促銷文宣,蘇貞昌卻突兀地在畫面中被塑造成主角。最令人好奇的是,未具名的廣告是誰出的錢?花農,農委會,或新聞局?
社評說,為這幅廣告率先向蘇貞昌開砲的,不是在野陣營,而是民進黨謝系女將謝欣霓,直批這是變相的個人造勢。謝欣霓還質疑,新聞局利用專案包裝整合,給七家電視台各近百萬元,要求製作跟拍蘇貞昌的宣傳報道;另外,還給某電視台五百萬做置入性行銷,宣傳蘇貞昌的“大投資,大溫暖”政策。她的意旨鮮明:黨內四大天王初選在即,蘇貞昌卻利用“行政院長”職位進行不公平競爭。
普通民眾一眼就看得出來的“假政令宣導、真個人造勢”,為什麼在野黨無動於衷,反倒是執政黨不同派系人馬出來抗議?原因不難理解:民進黨此一作法已行之多年,藍軍的抗議也已形同“狗吠火車”;這次要不是民進黨內競爭激烈,謝長廷又處於黨、政資源兩缺的劣勢,否則,謝欣霓怎會把執政者獨攬的“好康”,說成不公不義的小人作風?
社評指出,多虧民進黨的參選爆炸,才能摩擦出內部不平則鳴的批判;這項黨內“弱勢者”的觀點,似乎不僅較符合全民利益,更暴露了民進黨一向的師心自用及雙重標準。但我們也不能不留心謝欣霓“批蘇”的局限:她畢竟只是從謝系的利益出發,要求黨內初選必須公平;一旦謝長廷成為“總統”候選人或成為蘇貞昌的競選搭檔,他們仍會堅持不濫用行政資源為自己造勢嗎?只怕未必。事實上,後半段黨對黨的大選競爭能否在公平的基礎上進行,才是人們更關注的焦點。
執政者假藉政令宣導夾帶競選訊息,固始自國民黨時代;但不容否認,大量而刻意地利用“置入性行銷”侵占媒體版面,大量將政令文宣變成“個人化”造勢,則完全是民進黨時代的新發明。當我們看到,連地方首長都千方百計利用節慶活動在不同媒體張揚個人“績業”,即不難想像,花公帑營造個人形象的問題,已氾濫到什麼地步。
社評表示,這裡牽涉到的,除了選舉的公平性,還有人民更切身的公帑運用是否恰當的問題。以美國為例,聯邦法令明白規定,政府做政令宣傳時,不得為特定個人宣傳,亦不得使用公帑進行“隱性”的政治宣傳。一年多前,美國會獨立調查單位“會計總署”即發現,布什政府花錢請公關公司及親政府評論家在電視上宣揚布什政策,觸犯聯邦規定,要求其將違規使用的宣傳費繳回國庫。台灣雖仍無類似法令,但政府動用公款不能圖謀個人私利,應是民主政治的鐵律,民進黨能自外於此嗎?
對於謝系的批評,蘇貞昌回稱,“不要看別人挑擔子,就嫌人家姿勢醜”。這話,強調了自己的辛苦,卻沒能辯護自己假公濟私的正當性。事實上,什麼是“政令宣導”,什麼是“個人造勢”,一點也不難分辨。正規的政令文宣,提供的是人民需要知道的訊息;但為執政者之私出發的文宣,卻是倒果為因,把個人變成主題。以這個標準看,蘇貞昌那個挺花農的廣告,當然是喧賓奪主意在進行個人造勢,“姿勢”也就不免難看了。
社評認為,蘇貞昌擁有“閣揆”的職務優勢,不僅有絕佳的曝光機會,又可利用執政績效來爭取人心;若捨此不為,卻想抄小路來彰揚自己,只恐引來貪小便宜之譏。
其實不僅蘇貞昌,對執政黨四大天王而言,謝欣霓標出的這道“不可公器私用”的紅線,同樣都會被用來檢驗他們。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最後誰能勝出,卻還能自豪地說:我的“總統”之路,“姿勢”清白,不是用人民的血汗錢鋪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