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5日電/在精簡領導活動報道方面,重慶市開創全國先河。日前,中國青年報的一篇報道說,去年年底,該市以文件形式作出硬性規定:市領導活動報道,除特殊情況外,一律在《重慶日報》二版刊發消息,字數原則上不超過1000字﹔廣播、電視報道不上頭條,長度原則上不超過3分鐘。文件強調,“要騰出大量頭條的版面和時段用於面向基層、服務群眾的報道”。
中國青年報刊登署名評論文章說,長期以來,領導活動報道上頭版、上頭條,成為各級媒體一條不成文的慣例。就拿報紙來說,頭版是報紙的臉面,是帶給讀者的第一印象。然而,各地黨報的頭版顯要位置,經常都被當地領導調研、會議、檢查、慰問等活動報道佔據。在版面有限的情況下,來自基層一線的鮮活報道、群眾喜聞樂見的民生新聞就少之又少。這樣的結果導致,黨報的閱讀率和影響力大為降低,和群眾的關系漸漸疏遠。有人甚至戲稱黨報隻有“兩個讀者”——“誰寫誰看、寫誰誰看”,是在“唱卡拉 OK”。對此,一些地方也提出過改革的思路,但大多是停留在口號上,並沒有真正落實。
在這種背景下,重慶市大刀闊斧的改革,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歸根到底,改革領導活動報道的關鍵,在於領導干部是否能夠轉變觀念。此前,一些領導有意無意地把報紙、廣播、電視等當作宣傳自己的平台,甚至認為媒體裡面出政績。事實上,和“金碑,銀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的道理一樣,領導干部的形象也不是靠“報紙見字、廣播聽聲、電視露臉”這樣造勢造出來的。從另一個方面講,黨報不單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也更要承擔起反映群眾心聲的職責。
筆者認為,改革領導活動報道並不能僅僅滿足於“精簡”,從一版挪二版了事。許多讀者之所以不喜歡讀黨報,除了領導活動太多太長外,更重要的在於文章內容太枯燥。一些記者在採訪領導活動時敷衍塞責,有時候整段整段把領導講話抄上去就交差了事。試想,即便是版面換了,篇幅短了,而文章還是“書記強調”、“市長要求”等老一套八股文,實際效果還是一樣的。
實際上,作為當地發展的決策者,領導的活動往往牽涉經濟社會方方面面,有許多內容是關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從新聞報道的角度看,領導活動並非一無是處的 “雞肋”,隻是很多時候沒有選取合適的角度去報道。要想做活做好領導活動報道,首先領導干部要進一步“讓位”,幫媒體卸下思想上的枷鎖,使其擁有更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同時,媒體記者也要端正態度,創新思路,學會跳出活動寫活動,從中選取百姓關注的新聞點,把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受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