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報:不依領導人職務排版是黨報傳統回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7 10:29:36  


  中評社香港4月17日電/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第381期刊發了題為《黨報的傳統:按新聞價值而不依領導人職務編排版面》,文章內容如下: 

  2006年底重慶市發佈了一個涉及傳媒改革的檔,今年4月以來引起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該檔就加強和改進新聞工作提出了40條具體措施,其中26條規範三方面內容:進一步改進會議報導,規範檔刊播;加強對基層和群眾的報導;精簡領導同志活動報導。檔明確了這樣的原則:會議報導原則上不以市領導是否出席作為報導與否和報導規格的惟一標準,也不絕對依照領導職務排序安排報紙版面和電視時段。檔要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長、市政協主席除涉及全局性重要活動以外的常規性調研活動,只發《重慶日報》二版,廣播、電視報導不上頭條。檔要求注重新聞價值,“減少單純行蹤性報導和會議進程式報導,力戒空泛和一般化”。 

  檔於2007年1月1日開始實施,《重慶日報》做出了積極、有效的反應。閱讀今年1月的報紙,頭版有《農民工“春節好想回家團聚”》、《“石龍技工”一年掙回1.5億元》、《公民有權“追討”政務知情權》、《農網改造能不能再快點》、《“討薪農婦”熊德明去年養豬收入近6萬元》等涉及群眾生活和權益的鮮活報導;老百姓出門享受冬日暖陽的打眼照片,也登上了一版。 

  黨報的傳統 

  此次重慶市的這份檔以及《重慶日報》的變化,一時間引起業內譁然。其實,這不僅不是對黨報傳統的背離,而恰恰是對黨報傳統的回歸。 

  1956年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後,中國進入了經濟建設時期,黨中央順應時勢,於7月1日進行了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的改版。《人民日報》的改版社論指出:“報紙是社會的言論機關。”“我們的報紙名字叫做《人民日報》,意思就是說它是人民的公共的武器,公共的財產。人民群眾是它的主人。”黨中央關於將人民日報改版經驗推廣到全國的124號檔也指出:“《人民日報》應該強調它是黨中央的機關報又是人民的報紙。……今後《人民日報》發表的文章,除了少數的中央負責同志的文章和少數社論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黨中央的意見,……各地黨委今後也要強調地方黨報是地方黨委的機關報又是人民的報紙。我們黨的各種報紙,都是人民的報紙,它們應該發表黨的指示,同時儘量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如果片面強調它們是黨的機關報,反而容易在宣傳上處於被動地位。” 

  翻開1956年7月的《人民日報》,7月2日的頭版,党的主要領導人接見外賓的消息《毛主席周總理接見薩巴大主教》(消息僅111字)和照片,僅安排在頭版的右下角(即頭版最不重要的位置),與山東收割小麥的消息標題一樣的字型大小,相當小。7月12日周總理接見阿富汗文化代表團的消息標題,比蒙古駐華大使舉行招待會(排在周總理消息的上面)、沈雁冰接見尼泊爾文化代表團(排在周總理消息的右邊)的字型大小要小。如果按照級別,蒙古駐華大使的級別遠遠低於總理,沈雁冰是以文化部長的身份接見外賓的。可見,當時並沒有現在這樣強烈的領導人級別觀念,報紙編輯按照新聞價值編排版面,從來沒有哪位領導人對報紙這樣的編排提出意見。可見,領導人一般情況下不在頭版佔據主要位置,這是老一代革命家上個世紀50年代就意識到的問題。後來黨報嚴格按照官位排座次,開始于“文革”搞的“個人崇拜”,此後,主要領導人任何公開的活動都占黨報的頭版頭條,這背離了50年代黨報的光榮傳統。 

  現在半個世紀過去了,改革開放的中國不僅在社會環境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及時跟上了世界資訊化的步伐,各種傳播新技術不斷地湧現和迅速普及,變化之快,前所未有。隨著互聯網技術、web2.0技術的普及,報紙面臨多種傳媒管道的夾擊。人們可供選擇的資訊管道很多,同步傳播越來越普遍,觀念也趨向多元。如此大的中國和世界,各個領域每天都發生著許多變動,如果黨報不能及時刊登最新的重要新聞,還按照官銜大小選擇頭條,在報業競爭的當代就可能被邊緣化。 

  中央對黨報的指示 

  黨報頭版領導人的新聞以新聞價值來編排,不僅是老一輩革命家當時的做法,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對黨報的要求。重慶市這一檔的出臺和《重慶日報》的改革動作,是對中央意見的貫徹。 

  早在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講話中就批評說:“有一個問題,就是形式主義多。電視一打開,儘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複,新的語言並不很多。重複的話要講,但要精簡。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 

  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胡錦濤同志主持下召開會議,討論《關於進一步改進會議和領導同志活動新聞報導的意見》,《意見》指出,中央領導同志出席部門召開的會議,一般不做報導。中央領導同志題詞、作序、寫賀信、發賀電、參觀展覽、觀看演出、給部門或地方的指示或批示、出席地方和部門舉辦的頒獎、剪綵、奠基、首發、首映等儀式和接見、照相、聯歡、探望、紀念會、聯誼會、研討會等活動,一般不作公開報導。除了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會議外,會議報導不應把中央領導同志是否出席作為報導與否和報導規格的惟一標準,不應完全依照職務安排報紙版面和電視時段。 

  《意見》要求,省級以下的黨報可以根據情況,不一定把中央領導同志的活動放到頭條版或頭版,這本來是一項很好的改革措施。但是,一些地方黨政領導人的活動反而因此有了更多的上頭版的機會,使得地方黨報頭版依然缺少新聞。改進需要各級領導人的自覺,也需要有關部門做出適當的規定。重慶市出臺的檔,可以說是對《關於進一步改進會議和領導同志活動新聞報導的意見》的響應和貫徹。希望更多的省級和省級以下的傳媒能夠看到本地的同類檔。 

  傳播的效果在於傳受雙方之間的互動,生活中每天都發生著許多生動的、有新聞價值的事情,這樣的事情為什麼就不能上頭版,甚至頭條?這需要從我們關於什麼可以作為“頭版”、“頭條”的意識檢討起。黨報頭版、頭條不一定只能是面上的宏觀的事情,具體的生動的事實完全可能,也應該上頭版,甚至成為頭條。 

  順便再說一句:頭版不一定必須都是典型,傳統的“典型報導”距離讀者太遠,倒是一些並不完善的事物和有爭議的人物,可以登上,拿來討論。有爭論本身便是衡量新聞價值的一個要素。在頭版頭條,應能看到最重要、最具有接近性、最有時效性的讀者關心的新聞。 

  英國5800萬人口,每天日報的總發行量2400萬份;日本1.3億人口,每天日報的總發行量7000萬份。我國13億人口,每天日報的總發行量不過9000萬。可見,我國報業市場的發展空間很大。如果黨報能夠及時跟進,才可能成為中國報業的真正統領。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在頭版、頭條的編排上突破過去的模式,《重慶日報》作出了示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