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台灣中央研究院社科所助研究員徐永明今天在蘋果日報撰文說,最近在民進黨初選過程中,有兩件事引起台灣社會矚目,一個是蘇貞昌輸給了謝長廷,並且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主動配合辭職;另一個重要的政治現象,則是號稱民進黨第一大派系的新潮流,成員在黨員投票表現不佳,紛紛在進入第二階段民意調查前,宣布退出初選。
這兩個看似分離的政治事件,就觀察民進黨發展的角度,其實是同一個結構的變化所導致,也就是新潮流在民進黨基層的影響力正在衰退,長期以來作為民進黨當權派系的角色,正面對強烈的挑戰。
標籤鮮明成假想敵
新潮流縣市長力挺的蘇貞昌在黨員票輸給謝長廷,而“立委”流員的黨員票也不理想,不過是一體的兩面。
作為準列寧組織,紀律嚴明而號稱成員素質高的新潮流為什麼會沉淪至此,與其把責任推給新聞台或是政治名嘴,不過是發洩情緒的代罪羔羊,不如探討單一選區兩票制下,排藍初選對於單一派系的影響,尤其是形成新潮流vs.反新潮流的政治對立結構,讓謝長廷趁勢而起。
或許新潮流的問題不在於路線的問題,而是在於太組織化了,因標籤鮮明,所以一旦由多席次選區改為單一選區,新潮流的候選人就會成為其他政治人物的假想敵,在地方自動重組成兩個派系,爭奪一個立法委員席次的結構;也就是新潮流的組織化特性,刺激了其他民進黨勢力的團結,路線問題就變成了打新潮流與否的選擇。
當兩元對立,形勢就會決定了一切,尤其民進黨的初選就是在決定未來的接班人,蘇貞昌雖然有新潮流的支持,部分本土社團的背書,甚至有陳水扁的間接加持,這個結盟是資源豐富的,但在民進黨內部的觀感卻是“不神聖的同盟”。
逼宮的與被逼宮的,保皇的與“改革派”,甚至歷史問題都談不清楚,難怪會刺激民進黨基層的反彈,導致選票集中在謝長廷,深綠支持“憲法一中”,大概會成為歷史公案。
單一席次不利派系
所以,單一席次不利於跨選區結合的全台性派系,而一旦歷史問題成為選戰主軸,新潮流就會面臨雙重的壓力,連帶整個“扁蘇新”的當權聯盟,都會被“謝游葉”的挑戰隊所取代,難怪蘇貞昌要下台,作兩個勢力整合的祭品,至於新潮流在未來勝選團隊的定位,才是向上提升或是向下沉淪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