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4日電/台灣《中央日報》網絡版今天發表題為“二合一選舉究竟對誰有利”的社論,指出台灣的“總統”與“立委”選舉應否合併,最近成為朝野角力的議題。儘管中選會已經決定將“立委”選舉延後,顯示二合一幾乎已成定案,但兩黨內部仍有不同的看法,未來如何演變,值得密切觀察。
社論指出,歷屆“立委”選舉均於十二月間舉行,而在次年的二月一日就職,至於“總統”選舉則一向都在當年三月二十日舉行,五月二十日就職。二合一等於把“立委”選舉延遲,並把“總統”選舉提前。
根據中選會的說法,第七屆“立委”選舉日期較往年“立委”選舉延遲一個月,主要理由是,過去在“立委”改選的當年十二月間,新科“立委”便已產生,新民意已具體呈現,但是原任“立委”還在繼續審議法案,其間的新、舊民意落差不無爭議,特別是未連任的原任“立委”,在新科“立委”就職之前的期間,又該如何行使職權,所以包括“立委”在內都曾向中選會建議將“立委”選舉日期延後,以拉近選舉與就職日期。
社論表示,這樣的說法看似有理,其實十分牽強,因為這種理由如果能夠成立,試問,“總統”若在一月下旬就選出,要到五月下旬才就職,難道就沒有新舊民意的落差?在新“總統”就職之前,原任“總統”還不是同樣要面臨如何自處及行使職權的問題,難道為了“立委”就要“總統”牽就嗎?還是“總統”的重要性不如“立委”?
顯而易見,如此的說詞只是藉口,真實的原因當然是選舉考量。事實上,去年十二月民進黨中央提出二合一的主張後,民進黨“立委”多數反對,但目前贊成的人反而居多。其轉折的主要原因是,民進黨認為在去年北、高市長選舉後,民進黨聲勢已經逐漸恢復,國民黨卻相對低落,因此二合一選舉對民進黨的多數選區都有利。再者,從“立委”初選結果來看,民進黨內稍有理想性的候選人,都紛紛落馬,反而是急獨的激進份子多半出頭,自然為社會廣泛認同,必須靠“總統”選舉來拉抬,否則不利“立委”選情,一旦“立委”選舉失利,更將影響“總統”大選。合併選舉即可將“立委”人選不符外界期待的“害”減至最低。
社論認為,更重要的是,外界盛傳,民進黨最近兩次高雄市長選舉,已經發展出一套“市長綁議員”的模式,透過議員的樁腳,大規模的為市長買票,甚至還傳出,民進黨方面出錢給國民黨的議員買票,以達到議員選國民黨、市長選民進黨的效果。如此傳聞,縱然沒人承認,但在高雄已經甚囂塵上,等於是公開的秘密。可以想見,這種招數在二合一選舉,當然比分開選舉來得有效。或許,這才是民進黨之所以積極推動二合一的最主要因素罷!
至於國民黨的部份“立委”贊成一合一,主要當然希望借助馬英九的“超人氣”,為自己的選情加分;同時,在一合一選舉中,“總統”與“立委”形同命運共同體,即使原本立場未盡一致,也不得不相互拉抬。
無庸贅言,不管國民黨或民進黨,無論贊成或反對,基本上都是選舉考量,如此雖無可厚非,只不過“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性質不同,選民的考量也是不盡相同。在“總統”選舉中,候選人本身與政黨是選民抉擇的主要因素;而“立委”選舉中,人際關係、派系以及“其他”因素,則反而比較重要,因此二合一的利弊得失,確實很難評估。只是,如果摻雜了“立委”候選人為“總統”候選人買票,那就不僅違法,更破壞選舉的公平性,所以我們基本上對此探取保留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