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十三區大紅燈籠隨風搖擺,散發著東方文化的氣息。 |
|
巴黎十三區“中國城”裏的中國茶館。 |
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法國巴黎大約有數十萬華人,形成了3個主要的華人社區:13區(巴黎最大的華人社區)、3區和19區。近年來,從以上3個社區陸續分離出了部分溫州人,居住在11區。
我在巴黎時,曾去過13區。晚上6點,夜幕已降臨,偌大的兩條街,燈光幽暗,行人稀少,大大小小的商店幾乎都關門閉戶,冷清得不可思議。與美國熱鬧、繁華的唐人街相比,實在有天壤之別。
走了好長一段路,才看見一家超市開著,裏面只有幾個顧客。
“附近的店怎麼這麼早就關門了?”我問超市里的一位元男服務生。
“今天是週六,大家都休息。只有我們店和對面的中國城開著。”小夥子一口閩南普通話,看上去20多歲,很是精幹。
“你是福建人吧?”我和他搭訕。
“我是福建長樂人,來巴黎快4年了。雖然工作很辛苦,但能掙錢。我準備再掙兩年錢,然後打道回府。”
這時有客人結完賬走出來。“對不起。”小夥子禮貌地向我點點頭,然後熱情地送客人走出超市的大門。
我不便再打擾他,便往對面的中國城走去。中國城是兩層樓,樓下賣蔬菜、肉、食品,樓上賣日用品、衣服、電器。我上去逛了逛,只有一兩家電器和日用品店開著。
幾天後,我再次來到13區。早上8點半,街上行人稀少,各商店大門緊閉,只有一家咖啡館和一家超市開著。10點左右,各商店才陸續開門。
我來到中國城二樓的電器商店裏,與一位年輕人聊了起來。他是溫州人,12歲隨父親移民到巴黎。全家在這裏開了小店,生意還不錯。提起巴黎,他頗多感慨:“巴黎很美,古典文化也很濃,但10多年來,巴黎幾乎沒什麼發展,古老得有點兒壓抑。”
“中國內地不少人都羡慕你們,聽說巴黎的社會福利是世界一流的。”
“正因為福利太好,才阻礙了巴黎的發展。比如我開店,每月上交營業稅,政府返還相當一部分給我,作為社會福利金。可那些不上班的巴黎人,一分錢沒給政府交,政府同樣每月給他們錢。我身邊就有好幾個人,什麼事也不做,坐享其成。現在,中國的發展很快,你做得多,回報就多。等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我準備回國發展。”
辭別溫州小夥,我走出中國城,在13區的大街上漫步。街道兩旁掛滿了用中文繁體字書寫的店名,迎面走來的行人口中,不時蹦出閩南話、粵語、上海話和四川話。“我是中國人。”這是這裏中國人的一句口頭禪,因為,在他們身後,有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來源:青年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