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7日電/2008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和謝長廷都有官司纏訟當中,有人就說2008年“總統”勝負關鍵,掌握在司法單位手上,司法審判成為馬、謝兩人最不可違逆的選舉變數,不過從中時電子報所做出民調顯示,將近六成(59.6%)民眾,卻不會因為偵辦當中的司法案件,影響投票對象;不過也有37.3%的民眾認為,認為會影響投票對象的選擇,而這是否成為大選勝負關鍵,有待進一步觀察。
中時電子報分析指出,司法單位成立特偵組的用意,主要是希望該組專辦複雜的政治案件,舉凡“總統”涉及的“國務機要費”案、馬英九的特別費案、謝長廷的政治獻金案等,公職利用職權貪污,一向遭到民眾唾棄,不過從民調數據顯示,支持檢調偵辦涉有貪污的公職,有高達81.3%民眾,給予大力支持,但也發現有將近六成民眾,對偵辦的司法單位,不具強力的信心,同時有高達64.7%民眾,質疑政治力介入司法。
事實上,可以從上述數據觀察到一個現象,民眾對於司法單位成為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仍給予強力支持,但不具完全的信心,也不相信政治力不會介入司法審判。
這當中顯示民眾願意給司法單位,作為摒除政治力等外力介入司法調查或審判的支撐點,但對現階段審判結果的公平性,還是半信半疑。
對照政治人物涉入弊案,是否會影響投票取向,有近六成民眾答覆不會,只有37.3%民眾,答覆會影響投票行為。
其中數據解讀顯示,藍綠陣營激烈對峙,司法審判僅供選民參考,投票行為可能以意識型態或是個人心中那把尺,平時測量政治人物作為有關。
民眾矛盾的心理,反應真實的社會現象,或是迷惑的虛幻,馬英九的特別費案,一審宣判無罪;謝長廷的政治獻金案、加上最近高雄銀行賣官案,謝長廷遭到指涉,
馬、謝兩人的官司,都還在司法審理中,未到最後三審定讞階段,現在任何偵訊或司法審理,可能都會造成民眾關切。過去的“總統”大選主軸,大多著重在“國家定位”、兩黨政策攻防、組織、文宣等全方位推展;而2008年大選,在政治表述之外,又加個司法案件,以“多風、多波、多浪”來形容這場大選的變數,應該不為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