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5日電/《大公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內地供港豬肉價格月來始終處於居高不下的狀態,主婦每天到街市或超級市場買菜都要先問一下肉價,才能決定如何分配手上有限的菜錢。
同樣,酒樓茶餐廳的豬肉菜式,不是價貴了,就是量少了,市民已普遍感受到肉價上漲的事實,關注情況何時才能得到緩和。
在此情況下,內地輸港活豬代理商已經在五豐行之外增加了廣南行共兩家,業界亦催促政府早日開放第三個進口豬牌;增加代理商無疑有助擴大貨源,但對穩定價格卻未必可以起到多大作用。
社評說,當前,業界及市民必須明白:內地活豬價格上漲是一個整體市場的供求問題,關係到國家的農村經濟政策,目前全國肉價都在漲,有些地方的漲幅還在本港之上。所謂“隨行就市”,本港市民要想繼續如過去般吃“平價肉”,是不現實的。未來一段日子,豬肉價格將會繼續處於較高水平,已是不爭的事實。
對有關問題,國家“發改委”負責人昨日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不諱言,全國豬肉供應緊張的形勢,要到明年第二季度以後才會得到根本緩解。國家今年六月已出台一系列鼓勵農民養豬的政策,但由“豬仔”變“肥豬”約需要一年半時間,因此肉價短期內仍會波動,但長遠來說則應該是穩定的,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看來,“發改委”負責人這一分析是實事求是的,短、長期的情況都已經估計到了。本港業界和市民也應該實事求是的接受這一事實,肉價至今約兩成的漲幅在明年中以前是“漲定”、難以回落的了。
而且,過多的指責代理商也並無必要,代理商首要任務是確保供應,價格則只能“隨行就市”,不能“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再要求代理商以過去長期不動的低價去收購是不切實際的,活豬都跑到別的省市去了。確保對港供應是中央的基本政策,但價格是市場行為,政府不可能去干預價格。內地早已不實行計劃經濟了,難道對港供應還要實行計劃經濟麼?
社評指出,此次活豬漲價,從全國範圍來講,實際上是一次健康、正面的調整,長遠來說對發展農村經濟、穩定全國形勢、提高供銷質量都是好事。本港市民副食品長期依靠內地穩定、廉宜的供應,在此次農村活豬養殖業的大調整中,市民作出一些短期的承擔,也是無可避免和應有之義。
當然,肉價上漲,對市民特別是基層市民、綜援戶的影響是有的,一些靠綜援過日子的失業家庭、單親家庭、獨居長者,每天可能就只能買幾塊錢的豬肉,如今這塊小小的肉就會變得更小了。但相比之下,本港食品市場的供應還是多元化和有選擇的,如改吃冰鮮豬肉也可減輕負擔。希望內地活豬市場供應能盡快增加,那時港人又可以吃到價廉物美的豬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