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經濟正在和中國走得愈來愈近。圖為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比什凱克會見蒙古總統恩赫巴亞爾。 |
中評社香港10月9日電/經濟發展在亞洲最為遲緩的蒙古,現在因為擁有充裕的地下資源而嶄露頭角,成為世界資源外交的一大焦點。不過,蒙古屈指可數的礦山在地理位置上都靠近中國,實際上其最大出口國是中國,因此對中國的依賴也越來越大。
日本《東洋經濟》週刊指出,蒙古除有埋藏量居世界第三的銅礦山和煤炭外,還有豐富的鎳、鋁、鎢、金等金屬和鈾礦脈,因此有媒體把蒙古稱為“21世紀的金山”,《華盛頓時報》則將其比作“新亞洲虎”。
蒙古政府在“2021年國家開發戰略”中充滿信心地提出,要使目前剛剛超過1000美元的人均收入到5年後提高至7000美元,到2021年提高至15000美元。《星島環球網》今日刊載文章指出,該國經濟以往依靠蘇聯,現在正變得依靠中國。大量的消費產品都來自中國。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也許蒙古會被劃歸中國經濟圈。 中國所佔的出口比率超過47%,中國產品佔進口產品的比率也達到25%。專家認為,“中國既是威脅也是經濟發展的促進因素”。
蒙古國擁有四倍于日本的面積,卻只有259萬人口,其主要產業是畜產業和礦業,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146位。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充滿著發展中國家特有的振奮氣息。最近15年裏,它正全力邁向市場經濟。在街上行走,到處都會看到建築工地。由於近年的高速經濟增長,加上2002年6月通過了土地私有化法,政府向民眾無償轉讓土地,人們紛紛涌入烏蘭巴托,因此這裡住宅需求迅速增大。
經濟增長的熱潮使得社會基礎設施相形見絀。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教授伯德斯基指出,“現在的蒙古很像上世紀60年代的南韓,開發熱潮與貧困同時存在”。經濟迅速增長,貧困問題沒有解決,基礎設施還很不完善。
從1924年開始接受蘇聯統治的蒙古經濟,得到了莫斯科的貸款和援助。作為創匯來源的銅礦石出口到哈薩克,在那裏進行精煉。由於蘇聯的巧妙統治,蒙古幾乎沒有積累起銅的精煉技術。蘇聯的解體,使得蒙古走向民主化並加強經濟自立。
從社會主義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是由美國主導的。美國學者擔任其政府顧問,制定了開放政策,聽命于美國政府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開始深入參與蒙古經濟。美國的新自由主義一舉覆蓋了蒙古經濟。
經歷了市場經濟過渡期的陣屆之後,蒙古經濟從1995年開始恢復,經濟增長率2004年超過10%,2006年達到8.4%,同時首次實現了貿易收支盈餘,出口比上年增長大約44%。出口的增長,是世界礦產資源需求增長和市場行情上漲帶來的結果。
礦物出口增長使得財政充裕起來。儘管未經加工產品的需求和價格都不穩定,但目前以礦物為中心的出口主導型增長還將持續下去。其最大理由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國中國就在旁邊,而且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銅消費國。只要中國經濟不出問題,蒙佔就總有穩定的需求保障。蒙古政府預計2007年經濟增長率能確保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