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鞍鋼認爲,中共十七大既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曆史進程的回顧與總結,也是對未來中國現代化宏偉藍圖的展望與構想。(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中共十七大將前瞻性地構想和設計二○二○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藍圖與路綫圖。”剛從越南考察歸來的知名國情專家、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從曆史角度看,中共十七大既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曆史進程的回顧與總結,也是對未來中國現代化宏偉藍圖的展望與構想。中國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時代,正在開創前所未有的“中國之路”。
中共每五年一次黨代會,既是中共中央集體領導探索創新的一個過程,也是中共全黨形成政治共識的一個過程。一九九二年中共十四大的執政綱領和政治共識是“發展才是硬道理”。十六大之後,發展的理念轉變爲以人爲本、科學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因此,“科學發展也是硬道理”、“和諧社會也是硬道理”,將成爲中共十七大新的執政綱領和政治共識,進而成爲中國十幾億人民的社會共識。
胡鞍鋼稱,中共十二大以來曆次黨代會,最重要的主題就是鄧小平所提出的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斷探索和深化“中國之路”。十七大將對此作出全面總結和重大創新。
“中國之路”必須强調三個重要因素,一是現代化因素,中國要建立的社會就是要從傳統的農業社會逐步改造,進而成爲現代社會,所以要不斷增加現代化因素;二是社會主義因素,包括共同發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的因素,實際上,西方資本主義演進過程中也在不斷吸收社會主義因素,中國當然更需要不斷强化社會主義因素;三是要不斷挖掘和充分利用中國特色因素,中國有足够的曆史資源進行吸納篩選,以轉化爲現代化和社會主義因素。
同時,實現“中國之路”,不僅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還要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方針。二○二○年要實現“中國之路”的目標,簡言之就是中國十幾億人要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四百七十多萬平方公里海域上,共同建設一個共同富裕的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
當前,中國正處于曆史上極其難得的時代,天時、地利、人和,有機會、有條件、有能力實現上述藍圖。“天時”包括大規模地參與經濟全球化、中國至少有可能再創造和獲得幾十年的國際和平環境、充分利用全球性的知識革命;“地利”體現爲東亞和亞洲地區集體性的高增長與迅速崛起、中國已成爲東亞乃至亞洲地區最大的貿易體和本地區經濟一體化的主要推動者;“人和”則集中表現在中國正全力構建的和諧社會方面,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對外倡導和平發展,提倡和諧亞洲、和諧世界。
爲什麽一九七八年以後中國發展比較成功?胡鞍鋼認爲,主要是中共避免了兩類大的决策失誤或兩個“大折騰”,其一是經濟上的“大躍進”,其二是政治上的“文化大革命”,同時也能够及時糾正小的失誤。
結合“中國之路”的基本國情,秉持科學發展觀原則,中國將繼續關注、解决十三億人口的民生問題,在中共十六大提出“就業是民生之本”的基礎上,中共十七大還要重點解决“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需”、“社保是民生之盾”等問題。
這位知名國情專家還特別提出,中共十二大以來曆次黨代會的政治報告,自醞釀、起草、形成、决策乃至實施,整個過程既是中共中央民主决策的産物,又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十幾億人民社會實踐與認識的集大成。由此可知,中國不是沒有政治改革,而是中國的政治改革既非西方式,也非前蘇聯和東歐式,它主要發生在中共內部,特別是高層决策機制的重大變化,可稱之爲逐步的民主化,逐步的知識化,逐步的程序化,逐步的制度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