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爭取“立委、總統”選戰雙勝利。 |
中評社香港10月20日電/透過小組長完成基層布建工作,強化基層動員,讓每位組長猶如國民黨的螞蟻雄兵,適時在社會各角落挺身捍衛社會公義,反駁民進黨在選戰中提出的抹黑和造謠。使得每個人都是馬英九、吳伯雄的分身,照顧小組黨員,聯繫同志情誼。
最新一共《新新聞》報道,為贏得二○○八年“立委、總統”大選,國民黨一度被取消的小組長制度再度恢復,黨務組織的小組長被視為國民黨的“螞蟻雄兵”。黨主席吳伯雄非常重視小組長聚沙成塔的基層力量,不畏辛苦,一個縣接著一個縣親自頒發證書給五萬個小組長,國民黨基層組織戰就靠他們重新布建、灑下天羅地網。
政黨輪替前 基層渙散
包括前“國民大會”議長陳金讓、台北縣長周錫瑋及台北縣議長陳幸進都是台北縣的小組長,這些指標性小組長對基層是一大鼓舞。
國民黨在二○○○年政黨輪替前,基層工作已見渙散,很多小組長表面上為連戰助選、私下為出走的宋楚瑜拉票,形成“連皮宋骨”現象。二○○○年後,國民黨進行黨務組織精簡,部分基層樁腳投效綠營,尤其,馬英九擔任黨主席期間,國民黨大幅精簡黨務組織、也裁減許多人力,加上黨中央財務狀況不理想,小組長制度與組織遂遭廢除。
今年四月,吳伯雄當選國民黨主席後,提出地方組織發展將恢復小組工作的建制,方便聯絡基層感情。五、六月間,黨務高層開始強化基層作戰組織,從現有的一百零五萬名黨員,透過各縣市黨部遴選五萬名優秀基層幹部擔任小組長,七月下旬開始進行二十五縣市小組長授證典禮,正式恢復“黨務小組長”。
國民黨副秘書長兼組織發展委員會主委廖風德表示,早期國民黨執政時期,採“職業別”組織小團體,從各行各業團體中選出小組長,每組人數十五至三十人,最多不超過三十人。國民黨成為在野黨後,小組長制度形同瓦解。
以鄰為單位,強化基層
目前,小組長制迥異於過往,以“里”為基本單位,當一個里的黨員超過三十人時,改以“鄰”為單位,通常以十五至三十人為一組,每組裡選出一位“小組長”。
廖風德指出,小組長是“榮譽職”及“義務職”,卻是國民黨的基層主力,透過小組長完成基層布建工作,強化基層動員,他們猶如國民黨的螞蟻雄兵。
廖風德說,為杜絕“人頭黨員”問題,黨籍重整後就廢除“職業別”,現今改採取“戶籍”及“黨籍”合一。他認為,如此才具有實質的“投票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