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2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別以為民進黨只是對待人民的態度很粗鄙,它對自己黨內“總統”參選人一樣是粗魯伺候。最近一周,謝長廷連遭“府院”數度聯手“當頭棒喝”,弄得灰頭土臉;謝長廷想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有關懷、有溫情的民進黨人,但他的黨同志卻把他的面具扯得稀爛。一個以衝突為能事的政黨,豈能容忍一個作和解共生狀的候選人?
謝長廷關切民生物價,邱義仁反問“什麼叫視民如傷”;他提出要“大赦台商”,陳水扁不僅當即否定,還反咬謝在“行政院長”任內認同並執行了兩岸管制政策;謝長廷想打“幸福經濟”牌挽回民心,陳水扁立刻訕笑“經濟搞好不一定選得上”。要論誠實,這些執政同志其實比謝長廷更誠實,他們不會假裝體貼民意,不想掩飾自己的無能,更無意改變其務虛基調與衝突戰略。在這種態勢下,謝長廷企圖向選民宣傳他是個“不同款”的民進黨人,努力即告白費。
社論說,謝長廷二○○八預定的策略,本來是和陳水扁作有效切割,打出自己的柔性、和解形象,讓中間選民對他抱以期待。可惜,在陳水扁重掌黨機器後,謝長廷不僅失去切割的主動權,反變得處處受掣肘,任何與現狀不同的主張都被扁政府視為“越位”挑戰,而迎頭痛擊。同時,在陳水扁力推的“入聯”運動吸光了所有動力後,任何政策性論辯或改革都被視為無謂之舉,謝長廷也變得無處著力了。謝長廷最近的黨內人氣,連謝志偉都不如,著實可悲。
但謝長廷的窘境,其實也正是民進黨的困境。究竟是維持阿扁最後不到兩百天的威勢重要?還是爭取下一個四年的執政機會重要?這個黨恐怕也已失去了理性審視的能力。否則,怎會任由滔天民怨四處燃燒,整個黨卻聽任政府官員天天在那裡說風涼話?何況,政府“首長”同一天在海內外同時被民眾和外籍人士當面嗆聲的機率有多少?扁政府遭遇這種局面還笑罵由人,這種廉恥蕩然的景象,高掛民主的羊頭就能遮醜嗎?
社論認為,與其說民進黨被陳水扁綁架,倒不如說這個黨自甘隨波逐流,向下沉淪。謝長廷不必慨嘆有志難伸,也不必怨恨阿扁壓制;看看游錫堃的前車之鑑,即可知自己的下場並不意外。游錫堃在主席任內以禁衛軍之姿鬥倒謝蘇及新潮流,何等英勇;但一俟阿扁地位回穩,他也禁不住幾日圍剿,隨即銷聲匿跡了。上半年主導台灣政壇的“四大天王”,而今盡歸靜寂,唯獨阿扁一人依舊覆雨翻雲;如果不是黨內一再的姑息及曲意迴護,會淪落至今天這種善惡逆反、忠奸不辨的醜惡場面嗎?
更別說,為了幫陳水扁的“國務費”貪瀆案遮羞,民進黨對呂秀蓮、游錫堃、陳唐山的“特別費案”遭訴的停權問題,亦都可以擱置不論;也因此,高志鵬的收賄案可以逃過黨紀之鞭。如此,十大官司纏身的謝長廷,還能不淪為阿扁的傀儡嗎?民進黨把改革理想、道德正義都陪葬給了陳水扁,它標榜的“台灣價值”還剩下什麼?
社論說,謝長廷將“台灣維新”當成競選主軸,因為他知道台灣的虛耗現狀必須改變;但這句口號一直“不能令人民感動”,因為台灣人皆知道民進黨的非理性執政正是台灣主要亂源,而那絕非謝長廷可以碰觸的禁區。然而,如果不著手進行“民進黨維新”,搬開阻擋台灣前進的障礙,台灣要如何實現維新?如果謝長廷不與陳水扁割袍斷義,人民如何相信他有可能從阿扁的陰影和殘敗中走出自己的路來?
若謝長廷只能踏著陳水扁的足跡前進,那麼,無論他如何賣弄自己的油嘴滑舌,皆是枉然。且民進黨正要修掉“總統”為當然黨主席的規定,萬一謝當選“總統”,阿扁仍是主席,那民進黨是會聽“和解總統”還是“‘台獨’皇帝”的話?是要拚經濟,還是要拚“入聯”?謝長廷在呼喚民眾之前,先設法說服自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