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新聞周刊》刊文稱,2008年是中國之年,也應該是美國認真制訂長期對華政策的一年。 |
中評社香港12月23日電/環球網轉刊美國《新聞周刊》12月22日文章,原題為“一個猛烈却脆弱的超級大國的崛起”。文章說,2008年是中國之年,也應該是美國認真制訂長期對華政策的一年。文章摘編如下:
對于美國人來說,2008年是重要的選舉年。對世界很多地方而言,這可能是中國走向舞台中央的一年……一件事接著一件事,中國已經成爲世界上第二重要的國家。
但是中國人幷不這麽看自己的國家。最近一本關于中國的書——《脆弱的超級大國》的作者蘇珊•謝克說,當她對美國人說中國是“脆弱的超級大國”時,美國人的反應是:“脆弱?中國幷不脆弱!”但在中國,人們的反應是:“超級大國?中國不是超級大國!”
事實上,中國既是超級大國,也是脆弱的。中國的脆弱與其超凡的崛起有直接原因。勞倫斯•薩默斯最近指出,在工業革命時期,歐洲人的平均生活水平在其一生(當時是40年)當中提高了50%。但據他計算,在亞洲,特別是在中國,人們的平均生活水平在一生當中提高了100倍!中國成長的幅度和速度令人震驚、史無前例,同樣也帶來了令人震驚的改變。中國20年里經曆的工業化、城市化、社會轉變是歐洲人在200年里經曆的。
但是這種前進運動能否持續,這是中國面臨的關鍵問題。不僅是西方人在問這個問題,中國人也在問,這其中有實際的原因。經濟增長令一些地區權力擴大,權力分散已經成爲中國的現實。
中國需要一個更開放、更可靠、更聽取民衆意願的政府形式,能對更强大和混亂的社會實施控制。這方面的改革會怎樣發展現在還不得而知,但政權的最高層已經在就這個問題進行辯論。在當期的《外交》雜志上,中國問題專家約翰•桑頓追溯了北京如何朝更大程度的法治和負責任方面邁出了猶豫但清晰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