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5日電/台灣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說﹐韓國總統大選,在野黨候選人異軍突起,囊括近半數的選票,以壓倒性的勝利贏得總統寶座,對於台灣80多天後的“總統”大選,應有甚大的啟示性。因此兩黨候選人都忙不迭地宣稱自己像李明博,民進黨甚至還在媒體上做了半版廣告,直接點名李、謝、馬三人,逐項比對謝長廷比馬英九更像李明博之處;如同是貧寒出身、同樣積極投入政治抗爭活動,甚至同樣有知名的河川整治經驗等。
老實說,要比誰與誰較相像,需要觀察的細節,簡直“罄竹難書”;但倘若只要做選擇性的類比,自然儘可舉出太多彼此近似之處。因此,國民黨倘若也要參與這一場“選美”大賽,做出一張馬英九更像李明博的評比表,也根本不費吹灰之力。
問題是,南韓不是台灣,因而人民期待於總統候選人者,自屬南轅北轍,強予比附,不僅不倫不類,更有如東施效顰,令人作嘔。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李明博依恃其首爾市“清溪川復育工程”的得意之作,而大力鼓吹規模近百倍的“韓半島大運河”巨型公共建設,為其“747”夢想實現之主要著力點;難不成台灣也要拿愛河整治工程為樣板,從北到南修一條規模百倍以上的“台灣島大運河”做為提振經濟的主軸?
南韓人民選擇李明博,有幾個重要的背景;其一是,現任總統人權律師出身,過於重視搞政治、外交,卻不擅於處理經濟問題;因而儘管近年來南韓的經濟表現令台灣人民艷羨不已,南韓的選民則深感不滿。不滿的原因之一,是目前平均不到5%的年成長率,遠不能與朴正熙時代接近9%的高速成長相比,好強的南韓人自然甚覺悵然。原因之二是,在已經令人不滿的經濟成長之下,所得分配還明顯惡化,使中低所得者更為失望。原因之三是,成長率多靠出口部門支撐,其內銷產業景況慘淡,因而多數人民期盼苦日子早日過去。原因之四是,南韓處於日本與中國大陸之間,前者的高科技強壓南韓,後者的低工資搶去市場;處在夾縫之間的南韓人深以為懼,亟盼有能人出來,快速強化其競爭力,設法跳脫此一夾心餅的困境。
李明博乃投其所好,刻意揚棄政治外交,主拚經濟,提出一個深具野心、令人眼睛一亮的“747”訴求:更快速將經濟成長率上拉到7%,藉此於十年內將每人所得提高一倍達4萬美元,因而使南韓的GDP由全球11位上推到第七位。
正為達此一目標,而南韓經濟目前又欠缺重大轉機,李明博才挾其土木建設專長,憑藉首爾市長任內復育清溪川所表現出的見識與氣魄,提出總經費近台幣5,000億元、總長度高達540公里,由北向南貫穿整個南韓的“韓半島大運河”工程帶動國內需求、加速經濟成長,有如蔣經國時代的“十大建設”翻版。
另一方面,為了與歷任元首的汙點紀錄劃清界限,本身即因內線交易而官司纏身的李明博,刻意將其積蓄的300億韓元豐厚家當捐出,顯示其不貪財帛、普濟眾生的胸懷,博取南韓選民的信任。是以上種種針對南韓現實背景而採取的行動,讓他脫穎而出,高票當選。
社論續指出﹐平心而論,台灣目前的處境與南韓頗為神似,只是更等而下之。論經濟,台灣過去更加輝煌,今日也更為狼狽。論政治與意識形態,其搞意識形態到走火入魔,搞族群分裂無所不用其極,搞兩岸矛盾不惜玉石俱焚的瘋狂行徑,南韓政治人物簡直不能望此地政客之項背。論風氣,從上到下,寡廉鮮恥,貪贓枉法,還沒卸任就鎯鐺入獄或舉家受審的惡形惡狀,恐怕數十年備受貪腐荼毒的南韓人民也不能不甘拜下風。
因此,於這樣的處境下,台灣需要的不是李明博,而是在拚經濟的本事、擺脫政治與意識形態的決心、光明磊落、高風亮節的情操、高瞻遠矚的見識、敢做敢為的氣魄更甚於李明博的領導者。兩黨“總統”候選人要攀比,就從這幾面下手。
距離“總統”大選還有80多天,馬、謝兩人要學李明博就該決絕地宣示:意識鬥爭、族群割裂,到此為止,今後再也不玩火自焚;除了棲身之所,個人家產全數捐出,而且宣誓於任內不事聚歛、愛惜名節、重信守諾,扭轉貪腐風氣;更重要的是,必須勾勒出有效提振經濟競爭力之道,明確規畫令人心嚮往之的亮麗目標,設計具體可行的霹靂手段,聚全民之力共謀其成。眼前的“623”也罷、“幸福經濟”也罷,不是軟弱無力,就是模糊含混;單就這一點我們即可斷言:誰也不像李明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