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拉里能否擊敗奧巴馬,美大選想必也是一埸惡戰。(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1月10日電/希拉里在新罕布什爾州初選中驚險地扳回一城,避免“奧巴馬現象”的西瓜效應持續發酵。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發評論說,美國總統大選的漫漫長路方才開始,不論今年十一月五日美國能否出現曆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或是女性總統,民主黨在愛州與新州初選結果的震撼,注定要為這場選戰,注入有別於過去不同的新鮮動能和討論題材。
原文摘錄如下:
希拉里調整步調,一改其過往女強人的鐵娘子作風,放低身段、訴求軟性,在新罕布什爾州初選中驚險地扳回一城,成功複制她的夫婿前總統克林頓在一九九二年第一次參與民主黨初選時從新州後來居上的經驗,避免“奧巴馬現象”的西瓜效應持續發酵。
希拉里能擊敗奧巴馬嗎?
奧巴馬的選戰訴求簡單而清楚,就是透過改變,尋求一股新的國家團結力量。正由於他僅任一届參議員,沒有太多可以讓對手攻擊的參政缺失,更重要的是,包括民主黨黨員在內的多數美國選民,對於布什與克林頓家族前後連續治理白宮長達二十八年所建構的“布什—克林頓王朝”已感不耐,又如何願意再給希拉里另一個四年甚至八年?
不論奧巴馬有無能力和執政團隊來實踐他的競選承諾,他的清新、樂觀態度和幾無政治污點,正巧契合美國人民厭煩政黨惡性鬥爭的亂局以及求新求變的企盼。至於種族問題,早在數年前有人力拱前國務卿鮑威爾參選時已曆經一番辯證,“黑人總統”不再是高度敏感的政治議題,奧巴馬也逆勢操作,在選戰過程中從未主打“種族牌”,反而贏得更多白人選民背書不難看出端倪。
奧巴馬雖未能在新州初選延續他首戰的勝選氣勢,惟已成功地營造了個人魅力,再來,月底以工會為主的內華達州黨團幹部選舉,以及半數選民為黑人的南卡羅來納州初選皆應屬囊中物,關鍵在於如何維持幷沖高氣勢,同時壓制希拉里支持者重燃的信心。奧巴馬在新州敗選後的演說基調從原本的“我們要改變”轉為“我們一定做得到”目的就是鞏固士氣,避免現階段高支持度被逐步稀釋。
而奧巴馬的優勢剛好是希拉里的弱點。女性、高知名度、募款能力以及她與克林頓微妙的婚姻關系固然讓希拉里占據媒光燈的焦點,但她的獨特性格與較欠缺親近度直接反應在選民對其愛憎分明的態度上,過去的政敵更是時時如芒刺在背。性別問題幷未替希拉里加分,反倒是奧巴馬塑造的中産階級、好學曆、好男人、好爸爸的形象擄獲更多中間選民、婦女和年輕選票。若非希拉里在新州初選前夕改采柔性攻勢,展現屬於女性較為感性的一面,婦女票不會大批回籠。
不論如何,執政經曆往往是兩面刃。愛州和新州的選舉風向球顯示,希拉里未能超脫既有克林頓家族治理模式,選民也無法感受她能帶來何種明確的新變革。偏偏如果她對奧巴馬采取更強硬攻勢,又坐實她不為人喜愛的強硬風格。未來一個月希拉里勢必須調整策略,透過有效文宣打破這一股“奧巴馬熱潮”。例如凸顯個人女性較為柔性的特質,同時加強質疑奧巴馬缺乏國家安全經驗的力道,以期扳回劣勢。
美國總統大選的漫漫長路方才開始,不論今年十一月五日美國能否出現曆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或是女性總統,民主黨在愛州與新州初選結果的震撼,注定要為這場選戰,注入有別於過去不同的新鮮動能和討論題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