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5日電/九日開始的美國總統布什中東之行已進行多天。據美方宣佈,布什此行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推動以巴和平進程,二是爭取地區國家支持,遏制伊朗在地區的影響。澳門的澳門日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從各方面的反應來看,布什此行在推動以巴和平進程方面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在遏制伊朗影響方面的成效也令人懷疑。
布什十一日結束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訪問,飛抵科威特繼續訪問。布什宣稱,以巴可能在年內簽署和平協議,但以巴雙方對這種說法態度謹慎。媒體認為,布什以巴之行看上去轟轟烈烈,卻沒有取得具體成果,雷聲大,雨點小。布什當天講話時用了好幾個“拖延”,敦促巴以雙方加快談判進程,以便在年內簽署和平協議。布什說:“和平協議應該、也可以在年底前變成事實。”
社論說,儘管布什調門頗高,但以巴雙方對他的“和平日程”反應冷淡。哈馬斯則抨擊布什偏袒以色列。以政府十一日說,以方歡迎布什的提議,但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不可能年內成立。阿巴斯對布什中東之行表示歡迎。他的助手魯代納說,布什呼籲以色列結束佔領,是“實現真正和平的第一步”。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抨擊布什“偏袒以色列”。
他說:“布什一面滿口向以色列承諾,加強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佔領,另一面卻只給巴勒斯坦人帶來幻想和口號。”許多巴勒斯坦人認為,布什承諾過於空洞,中東之行有做秀之嫌。事實上,奧爾默特在和談問題上面臨反對派巨大壓力,阿巴斯則失去對加沙的控制,勢力遭嚴重削弱。這些對雙方的和談產生了不利影響。
社論指出,布什此行的另一目的是要遏制伊朗在地區的影響。就在布什展開中東行的前夕,美伊艦艇發生對峙事件,險些擦槍走火。美方譴責伊革命衛隊“嚴重挑釁”,十日還正式向伊提出抗議。有人說,這純粹是一個“偶然事件”。但也有分析認為,這是伊朗一次拿捏恰到好處的對美挑戰,意在告誡美國,霍爾木茲海峽不是美國的內海,伊朗才是這一水域的“巡邏警察”;還有人認為,伊朗此舉是敲山震虎,讓本地區國家不要小看伊朗,從而挫敗布什爭取這些國家支持美國遏制伊朗的企圖。
二○○三年出現的伊朗核問題使本已不好的美伊關係進一步惡化,美在中東的利益受到威脅及控制權受到挑戰。美國為維護自身在中東的利益和對中東的控制權,多次威脅對伊朗使用武力。不過,無論美國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還是軍事打擊,伊朗周邊的海灣阿拉伯國家都是重要的依靠力量。美國總統一次出訪四個海灣阿拉伯國家,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社論認為,作出這種安排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伊朗與海灣阿拉伯國家之間近期出現了一系列令美國不安的改善關係的舉動:上月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應邀出席在多哈舉行的海灣合作委員會首腦會議並發表講話,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事情。內賈德還幾次訪問沙特阿拉伯並應阿卜杜拉國王邀請到麥加朝聖,雙方簽署了一系列經貿合作協議;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等國都明確表示反對向伊朗使用武力,也決不允許利用自己的領土對伊實施軍事打擊。
儘管阿聯酋與伊朗存在領土糾紛,海灣阿拉伯國家反對伊朗把海灣稱為波斯灣,對伊朗的大國野心存有戒心,但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十分清楚,伊朗的經濟軍事實力不能忽視,與之保持良好關係符合自己的長遠戰略利益。伊朗控制着霍爾木茲海峽,海灣國家的石油都要經過這裡運出,一旦伊朗封鎖海峽或發生戰爭,海灣國家的經濟將面臨滅頂之災。所以,只要伊朗肯自我約束,沒有去“侵蝕”這些海灣國家的利益,他們無必要和伊朗撕破臉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