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解散派系虛耗 種下民進黨敗選遠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16 03:00:20  


  中評社台北1月16日電(記者 鄒麗泳分析報導)民進黨“立委”慘敗,“客委會”副主委、新科不分區“立委”邱議瑩直指排藍民調、“正常國家決議文爭議”,導致提名退步,無法吸引中間選民。

  邱議瑩的話有所保留,卻一針見血地指向黨內派系爭鬥。尤其,推動排藍民調以及“正常國家決議文”的是前主席游錫堃,黨內也有主張,游系多少應該為敗選負點責任。

  不容諱言,從2006年7、8月沸沸揚揚的解散派系開始,到9月30日全代會正式決議通過“解散派系”為黨內虛耗揭開序曲。

  研究政黨政治的意大利籍美裔學者薩托利曾說,派系是一群理念接近或利益一致的人結合,派系是自然形成的,派系先於政黨,幾個派系結合才形成政黨。有趣的是,民進黨違反政黨發展途徑,硬以人為力量解散派,表面上派系是解散了,但派系既有人脈與關係並沒有被切斷,民進黨黨內反而因派系解散而出現許多散兵游勇,無法拘束不說,更造成每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這是民進黨力量弱化的開始。

  接著上演一連串派系角力戲碼,則是不折不扣的權力鬥爭,為民進黨種下敗選遠因。

  黨內菁英普遍認為,如果,不是排藍民調,也不會出現如此鮮明的劣幣逐良幣情況,黨內“立委”初選勝出者如果是蕭美琴、林濁水或羅文嘉,台北市會是全軍覆沒的結局嗎?不容否認的是,許多選區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形象不佳,無法獲得中間選民的認同。

  接下來,民進黨黨內“總統”初選,游錫堃的競選主調就是打深綠牌,寄望獲得台獨基本教義派的支持。回顧當時,呂、游、蘇、謝四位角逐“總統”提名者,互拚誰比較本土,並以本土打擊別人不本土;民進黨這場“本土鬥爭”並沒有隨著黨內“總統”初選而結束,一直延續到去年11月底全代會阻擋“正常國家決議文”方休。

  “正常國家決議文”爭議可說是,民進黨黨內總初選的後遺症,也是名符其實的黨內虛耗,游錫堃擁抱深綠支持群,但競逐“總統”大位的謝長廷想走中間路線、也要擴張綠色版圖,想要選票極大化。表面看來游謝是路線之爭,但本質是黨內““總統””初選後遺症併發出來的症候群。

  民進黨內耗時間長達一年多,黨內高層的心結難解。“不團結”是民進黨無法挽回頹勢的真正緣由,民進黨不僅內部不團結,與台聯的關係緊張險惡,分裂的民進黨與分裂的綠軍根本無法對抗團結的藍軍。

  環觀選前一周,扁謝關係依舊是外界關注的焦點,謝長廷輔選不力傳聞,隨著黨籍“立委”不滿聲浪的上升,到了難以掩蓋的白熱化程度,陳水扁接受電視專訪時,主動替謝長廷辯護“輔選不力”。

  再看看扁謝選前接受電子媒體專訪的談話,連表面的團結、合作都不可得。陳水扁強調,“立委”與“總統”大選是“一次選舉”沒有所謂的輔選責任問題;謝長廷卻說,“陳‘總統’是黨主席,應負‘立委’選舉的總政治責任”,也說“黨主席為輔選不力下台,舉世民主國家的政黨都是如此”。一個說“沒有責任問題”,一個又說“總政治責任”,不但給媒體抓到小辮子的機會,連綠色支持者也看得霧煞煞,摸不著頭緒。這些都是民進黨內部不團結的實例。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