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8日電/民進黨敗選,“上杜下謝又連莊”被指為敗選主因,不僅民進黨黨內有人要求他們下台,部分家長、教育團體也公開喊話,要求杜正勝、莊國榮別再硬拗了。
聯合報評論文章說,“教育部”掌管全台的教育政策,政策好壞關係的豈只是少數人?下至牙牙學語的學前教育,上至人才培育的大學碩、博士養成,乃至一般社會大眾的人文素養,無不受到牽動。教育政策制定者及高層主管,如果作風蠻橫、言行無狀,如何塑造有品質的教育風格?
民進黨執政後,前兩任“教育部長”曾志朗、黃榮村,不論其政績如何,至少保持學者本色,以理性推動教育改革。其決策有時也受到批評,他們卻從未為諂媚主政者,而忘卻或出賣教育之本務。反觀杜正勝,雖亦是學者出身,但強烈的意識形態,使他錯將教育當成“為政治服務”的工具,其言詞之強辯、行為之粗鄙,已使教育蒙羞。
文章說,教育現場可以關注或努力的議題很多,但是“教育部”的作法,卻讓人覺得它花了許多力氣做無關教育的事務。以“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的改編爭議而言,師生和家長利用率很高,但“教育部”卻為了少數字辭、成語的解釋不當,不得不重新檢視。本來,有錯在所難免,但“教育部”偏要硬拗,這種不肯認錯的作法,是教育的態度嗎?
“教育部”執意處理中正紀念堂更名拆匾事件,更是做了最壞的示範。從主管權責而言,“教育部”已經撈過界;從處理態度看,讓一名主祕在媒體前天天進行粗鄙無禮的叫囂,更是讓教育界顏面喪盡。
文章說,說實在,民進黨敗選,要把責任推給新三寶,只能說是盲目尋找代罪羔羊,杜、謝、莊三人也承受不起。但就事論事,這三人的角色扮演錯誤,敗壞政府形象,在“內閣”中已無留存之餘地。
教育是百年樹人大業,卻變成政治鐵衛的競技場;“新聞局長”職司“國家”發言,卻演成一黨代言人,還被嫌像“小丑”。這些失言、失格、失德的官員,早該下台一鞠躬;等到被撤換,臉就丟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