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4日電/《大公報》今天刊登社評說,美國聯儲局終出重手並使出忽然減息招數。四分三厘的減幅乃二十三年來最大,議息會前減息也是○一年以來首次,反映當局受到市場及政治的壓力甚大。但出招後國際市場的風險未減,且未來或會更為動盪。
社評指出,此次大減息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如此重手下匯市基本不動,而股市(除香港外)反彈很弱。歐洲幾乎無甚反彈,美市預期的大跌雖變為小跌,但卻反彈乏力。昨日東亞股市,大多只有百分之二至五的回升,連日暴跌後出現技術性的“死貓彈”,亦會有此幅度,減息作用顯然不大。這裡面或反映市場已出現“流動性陷阱”效應,對減息麻木,亦即看通了減息難救危局。不少論者還指出了減息的傳導問題,金融機構未必會把減息傳給客戶,以減低融資成本。同樣,投資者因風險迴避亦不會放寬資金入市,從而緩解信用緊縮。近期美元拆息本已回落至正常水平,但股市卻下瀉;而過去聯儲局調息時,亦曾未達到預想的息率變化。這次如果曲線轉陡長息不降,則減息的紓緩作用也大降。
伯南克突然減息的主要理據是經濟下滑風險上升。這說法令人生疑:目前經濟雖明顯放緩,卻未致要急救,遲幾天待議息會公布無妨。實際上救經濟只是幌子,救市才是真正原因。聯儲局已被政治及華爾街牽著鼻子走,所謂獨立性的假面具到此已全撕破。其他的質疑還有:(一)這反映當局方寸已亂,會影響人們對其信心。(二)出重手後未來彈藥更少,到情況更惡劣時再難有足夠應付能力。(三)或有更大的金融問題正待浮現。尤為令人關注者是,以十萬億美元計的信用撇帳掉期市場,可能因企業債券壞帳率急升而出事。有債券保險公司已見嚴重虧損,還有些正被進行降級審查。
社評表示,從基本因素看,減息無助解決當前的金融及經濟困局已是眾所周知。大減息救市還可能帶來後患,如英倫銀行行長便指,不應試圖影響人們對風險的重估,隱晦地表達了對大減息的保留。大摩經濟師羅奇則指當局必須讓市場充分調整才能真正復元。投資客索羅斯亦指目前乃六十年大擴張周期的完結,而非一般性的周期起落,聯儲局將無法阻止調整。總之,以大減息來阻延或避免經濟回落,都將是徒然。
對本港來說,國際市場變化如美國減息等,引起震盪本非意外,但昨天二千多點的近一成一大反彈,既令人驚訝,也成了東亞甚至全球之冠。自去年中起港股慣見千點波幅,這次是否將掀開了上下兩千點波幅的新頁?近期全球股市波動指數上升,而香港尤甚,其原因之一是聯匯制度:昨日只有香港銀行緊跟美國大減息。由聯匯帶來的泡沫化危險在大減息後急升,尤其按揭貸款已見負利率。對此不能文過飾非,如有人所說聯匯不會引致泡沫化及通脹上升。政府更不能繼續不知不覺,毫無危機感。現在已是提高認識和探討應變之道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