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2日電/新京報今天發表社論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種對家的深深眷戀,在异鄉游子的身上,體現得最爲深刻,也最爲明顯。所以,無論路途遙遙,也無論風雪漫漫,每一年的春節前夕,總會有無數游子,不顧旅程艱辛,一次次踏上回家的路,義無反顧。
社論說,這時,家不是一個地址,不是一幢房子,不是一扇門,而是對親情的呵護,對幸福的堅守,對精神的慰藉。正像一位網友所說:“只要有家人,家無所謂天南海北。只要有愛,雪無所謂鋪天蓋地。”
然而,春節前夕,雨雪之災突襲,全國14個省份遭遇災情,受災人口超過7800多萬,數以十萬計的人們,滯留在各交通樞紐。災情嚴重時,廣州火車站一度滯留人數超過60萬。在此背景下,减少人員流動也成爲應急措施。
1月底,一些地方政府開始陸續發出號召,希望本地外來人口從抗災救災的大局出發,與政府一道共同抗災,留下來就地過年。廣東省提出“力爭65% 的外來務工人員留下過節”,浙江、湖南、貴州等省份,也紛紛出台措施,倡導外來人口就地過年。網絡上,還有人發出了“今年過節不回家”的倡議。
1月29日,廣東省勞動保障廳發出《致外來務工人員的一封公開信》,表示摸底排查各企業的外來務工人員,得到滯留廣州的具體人員名單和人數;對一小部分返鄉前已經退租退房的外來務工人員,勞動部門將和企業一起爲他們聯系安排住處。有宿舍的開放宿舍,沒有宿舍的,將爲他們聯系出租屋等。
社論說,“國”與“家”相權,千百年來,中國人始終把“國”放在首位。爲了“國”之“大家”,舍弃“家”之“小家”,向來是中國人最可寶貴的精神。于是,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回家,他們退掉車票,留了下來,實踐著守望相助的公民精神。1月29日當天,廣州火車站就有47.2萬旅客退票,留廣東過年。
毫無疑問,异地安度新春也是抗災救災,因此,社會當全力善待所有就地過年的人,尤其是他們中的弱勢者。事實上,一些地方政府也的確行動起來,爲留下來過年的外來人口,送上新春問候。
然而,2月11日《南方都市報》的一篇報道却提醒人們,在真心留外來人口就地過年的問題上,還有需要查漏補缺之處。報道說,因雪災留守廣州過年,不少外來工遭遇高昂生活成本壓力,年過得極其拮據。特別是部分年前辭工的外來工,不得不臨時租借出租屋、小旅館,買最基本的食物過年。有些人每天只能在超市打烊前,買便宜的面包幹充饑。爲此,有網友在網上發帖,呼籲政府給滯留廣州的失業外來工適當補貼,特別是過年這段時間。
社論認爲,這種現象說明,在一些地方政府公開發出措施性承諾,千方百計留下了人之後,還需要將承諾的措施真正落實到位,扎扎實實做好每一個工作細節。對留下來過年的外來人口,把年過得如此拮據這類現象,應該重視起來。
那麽,網友呼籲政府給滯留的失業外來工適當補貼的建議可行嗎?可行,而且應盡快實行。不但廣州要實行,凡是有類似問題的地方,也都要盡快實行。當然,形式未必全是金錢補貼,而可以有更多更切合實際的做法。比如,提供短期廉租房等。不僅如此,地方政府在春節之前做出的所有承諾,比如妥善解决外來工的生活困難,安排已經辭工的外來工重新返崗或再就業,對今年過年沒有回家的員工,在節後安排他們帶薪回家探親等,都應該一一兌現。當公民在抗災救災面前守望相助後,政府更需要兌現承諾,守信于民、取信于民。只有這樣,當天災再度來襲時,才能激勵更多的公民,更積極地守望相助。
社論最後說,民心最可貴。今年的抗災救災已然取得初步成效。這不但有政府之功,更有公民之力。畢竟,每多留下一個人就地過年,就意味著抗災救災的壓力减少了一分,同時也多一份參與抗災救災的力量。正因如此,地方政府對每一個留下來過年的人,都應當堅守承諾,確保他們過好年,既留下了人,更留住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