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31日電/政論家南方朔昨天在明報發表的評論文章稱,大選之後,真正對台灣民主仍有懸念的,關心的倒不是馬英九究竟將如何治台,而是民進黨何去何從、如何自我改造這個更嚴峻的問題。如果民進黨幸而能夠在思想與行為上痛定思痛改造成功,並改造自己的群眾,那麼不僅台灣民主將更上層樓,民進黨的制衡功能也將大增,甚至於連三度政黨輪替都有可能;但若民進黨仍兀自耽溺在爭奪殘餘權力的泥淖裏拒絕改造,甚至還更偏更激,則它就難免淪為民主泡沫,徒留遺憾。
而民進黨改造首要之務,即是它的中上層尚存反省能力者,已到了必須將它過去那種以恨為本,將歷史因果顛倒而形成的台獨史觀、台獨意識形態及台獨黨綱加以揚棄 的時候了;而改以不扭曲的態度正面的來應對兩岸關係,以及追求台灣的尊嚴與利益。揚棄舊的包袱絕不意謂著“不愛台”或“賣台”。民進黨過去依靠那組舊意識 形態而竄起,但這種意識形態的效果早已到了它的極限;而民進黨因為這種意識形態的包袱而造成的鎖台、撕裂內部、合理化自己的無能等,則使得台灣百姓付出了 慘痛的代價,這是嚴重的“害台”。民進黨因而在大選遭到嚴重的懲罰。這是2005年縣市長選舉、2007年“立委”選舉之後的連三敗,而且是最大的敗,這種警 惕還不嚴重嗎?
文章指出,根據全球新興民主的普遍經驗,民主初期,最先搶上政治舞台的,必然是利用既有族群、宗教、階級等矛盾而加以擴大炒作的煽動家,他們會把原本只是相對性的隔閡加以絕對化與本質化,而將它變成仇恨;會把歷史過程中的災難絕對化和妖魔化,當成自己的政治資本。台獨意識形態及台獨黨 綱乃是“本土——外來”、“獨——統”、“台灣人——中國人”、“愛台——賣台”這種仇恨二元對立的根本。台灣大選時,陳水扁說“太平洋沒有加蓋”,江霞和金美齡說“不是台灣人”或“不是人”,這些都不是一時凸槌(不小心出錯)的講話不得體,而是那種意識形態最深處真正的心聲。過去民進黨政府不容許批評,批評就是“唱衰”和“不愛台”;陳水扁因貪腐而鬧出紅衫軍,也用“中國人欺負台灣人總統”來挑起對立轉移焦點;陳唐山會罵新加坡“鼻屎大”,這都是台獨意識形態自然的結果。意識形態決定了語言、行為和做事的方法與態度,民進黨“害台”8年,這不是簡單的“貪腐無能”所能概括的,它的真正原因是意識形態。
而這次大選,若用他們的意識形態,那是“賣台”、“香港腳”、“中國人”的馬英九當選,而且勝幅如此巨大。用他們的意識形態,這也是被他們極力妖魔化的國民黨的“復辟”。但他們所說的一切意識形態的口號,卻再也得不到人民的支持。由此也顯示出經過這幾年的演變,台獨意識形態業已到此為止。台灣已跨過了民主發展初期以挑唆歷史仇恨與矛盾為政治資本的“煽動政治”這個陷阱。如果說這次大選誰是真正的贏家?那就是比煽動家政客走在更前面的群眾。
文章指出,也正因此,選後謝長廷表示民進黨不再“壟斷本土”,這當然是可貴的覺悟,但我們也知道,修正如果只是在策略及口號層次,而不是在思想及意識形態層次,則隨時都 會原形畢露、捉襟見肘。過去二三十年來,民進黨及其群眾早已形成了一個封閉的乒乓球戲,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以台獨意識形態教育他們的群眾,而他們的群眾則反 過來以同樣的意識形態讓他們無法動彈,而且這個互動圈愈縮愈小,愈激者愈有力,這是典型的“作繭自縛”;再加上民進黨成長過程裏,一大群高度投機者變成插 班生,以更激更獨更惡劣的方式媚民進黨之俗,使得這個惡性循環圈日益趨向惡質化。這樣的惡圈,若不加以打破又怎麼可能走出新而有前途的開創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