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日,成功當選倫敦市長的約翰遜在市政廳接受幕僚們的祝賀,其妻瑪麗娜也在場慶賀。(新京報圖) |
中評社香港5月4日電/英國5月2日深夜公布的倫敦市長選舉結果顯示,來自保守黨的倫敦市長候選人鮑里斯·約翰遜最終擊敗現任市長肯·利文斯通,爲保守黨贏得地方選舉的焦點戰役。
新京報引述英國《泰晤士報》評論說,在其他地方選舉中遭遇40年來最慘重失敗後,執政黨工黨手中的王牌之一、倫敦市長一職也被保守黨奪去,首相布朗及其領導的工黨在送給對手完勝的同時,自己也遭遇雙重打擊。
參選倫敦市長的工黨、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三黨候選人中,沒有一人在投票中獲得50%以上選票直接勝出。根據規則,得票前兩位的約翰遜和利文斯通進入第二輪競選,而遭淘汰候選人得票中選民的第二選擇將被重新計算,最終歸入兩位候選人名下,最終得票多者勝出。根據最終計票結果,約翰遜獲得116萬多張選票,比利文斯通高出14萬張。
約翰遜現年43歲,生于美國紐約,後就讀于英國牛津大學。他曾是一名記者,後擔任一家雜志的編輯。由于倫敦市長掌管的每年財政預算達到110億英鎊,而且還將負責監督2012年夏季奧運會籌辦工作,並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束時從北京市長手中接過奧運旗幟,這一職位始終被各黨派視作地方選舉中的“政治獎項”。
令工黨吃驚的是,在他們占傳統優勢的威爾士南部等地區,工黨也遭遇敗選。從支持率看,保守黨高達44%,工黨僅爲24%,甚至低于自由民主黨的25%,名列第三。這是工黨40年來在地方選舉中遭遇的最差成績,一些英國媒體甚至用“殺戮”來形容布朗的慘境。
約翰遜總是以不規整的一頭金發出現在公衆面前,他行爲古怪、言談幽默,但即興言辭在展示開玩笑才能的同時往往給自己帶來麻煩。《泰晤士報》甚至將他稱爲“多彩候選人”。
2004年,來自利物浦的英國工程師肯·比格利在伊拉克遭武裝人員斬首。此後,約翰遜因編輯過的一篇雜志社論指責利物浦市民“沉溺于受害者角色”而遭廣泛批評,後不得不公開道歉;僅僅一個月後,約翰遜又因小報披露自己婚外戀後回應不慎而被抓住“撒謊”的把柄,最終失去了保守黨前座議員的位置。
2006年,約翰遜誤將工黨內部爭鬥比喻成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人吃人”,招致太平洋島國的强烈外交抗議。保守黨推出約翰遜這樣一種人來參選倫敦市長,一度被工黨和自由民主黨的候選人視作“玩笑”。不過,最終結果也著實給了工黨一個痛苦的“玩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