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澳門的澳門日報今日刊登社論說,英國日前舉行英格蘭與威爾士地區地方選舉,結果顯示,保守黨是這次地方選舉的最大贏家,得票率高達百分之四十四,遙遙領先執政工黨二十個百分點,工黨得票率僅百分之二十四,創下自一九六○年代以來最低水準,甚至落後於政黨規模排名第三的自由民主黨;黨魁兼首相布朗對選舉結果感到失望,誓言會傾聽民衆心聲,但將繼續領導,無意退位。
倫敦市長選舉方面,尋求第三個任期的工黨候選人利文斯通,儘管任內對改善倫敦的交通運輸等有具體績效,但受到工黨選舉低迷衝擊,亦敗給行徑相當“無厘頭”、從政經驗不足的保守黨候選人約翰森。利文斯通中箭下馬,工黨的政治行情無疑跌到新低點,黨內可能爆發新的權力爭奪風暴。
一九九五年前保守黨首相馬卓安在地方選舉,也以相近的幅度敗給布萊爾領導的工黨,兩年後馬卓安即在大選中落敗,黯然離開唐寧街。政治分析家指出,工黨在地方選舉大敗,許多鐵票區“淪陷”,顯示民衆對布朗的執政十分不滿,決定以選票懲罰工黨,布朗的領導能力面臨空前危機。
究竟是甚麼讓工黨如此低迷?布朗說,部分原因應歸結為當前艱難的經濟形勢。全球信貸危機拖累英國經濟下滑,燃油糧食價格上漲,房價下跌,對布朗來說確實“流年不利”。加上在選舉前,布朗堅持政府取消對低收入戶百分之十的優惠稅率是正確政策,引發各界抨擊,最後因黨內國會議員計劃採取抗爭行動,才被迫宣佈將對低收入戶家庭給予補償,政策搖擺,加劇了人民對工黨的不滿。
不少英國人認為,他們現在是做着“中產階級美夢”,卻拿着“工薪階層收入”,生活狀況越來越差。近來,英國罷工風潮不斷。二十萬教師四月舉行了二十年來首次全國性大罷工,抗議物價上漲和實際收入下降,造成八千所學校近百萬學生無法正常上課。上周英國一煉油廠工人因退休金問題舉行罷工,造成英國石油公司的一重點輸油管道系統關閉,減少英國三成的石油供應。已有報道說,英國地方政府公務員、皇家郵政工人也將陸續舉行罷工,抗議物價上漲。
社論指出,相對於年輕的競爭對手卡梅倫,布朗不僅要背負工黨執政十年,選民期待新面孔的包袱,而且他因為缺乏個人魅力與魄力,還被貼上“懦弱、猶疑”的標籤,甚至被譏為“憨豆先生”。面對嚴峻形勢,布朗如果想證明自己,一方面要期待經濟盡快好轉,另一方面也要在公共服務、福利和憲政改革等方面有大動作,以重新積聚人氣。不過,他的時間並不多。如果到今年秋天工黨年會時,工黨的低迷狀況還沒有顯著改善,布朗的領導地位將面臨來自工黨內部的真正挑戰。工黨議員斯特林格告訴天空新聞台,內閣部長們已同議員們討論,是否應該挑戰布朗(領導),“不少人公開表示效忠布朗,但也有人私下表達絕望”。
布朗上台後,凸顯與前任布萊爾的不同,處處展現“變革”形象,民調一度領先保守黨黨魁卡梅倫十個百分點。不過上任“蜜月期”一過,布朗和他領導的工黨從去年十月開始,又重新陷入低迷。當布萊爾被迫下台時,布朗被工黨寄予厚望,贏得了全黨的絕對支持,現在他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所幸的是,布朗還未到布萊爾執政後期“四面楚歌”的境地,目前工黨內部對布朗的批評聲音,也未達公開“造反”的程度。但布朗政府卻進入一個更艱難的執政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