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外媒驚嘆:“救援者超乎所能做了很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1 20:53:14  


  中評社香港5月21日電/“成千上萬的人一周來幾乎不吃不喝地在救援其同胞”“士兵們用血肉之手挖掘廢墟”“醫護人員表現出絕不屈服的精神”……在持續關注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區救援活動時,近幾天來,外媒驚嘆於“救援者超乎所能做了很多”,更不約而同地做出“在災難面前,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的評價。 

  5月14日15名解放軍傘兵勇士茂縣上空4999米的“驚險一跳”,是外媒聚焦震區救援的開始。為了盡快到達汶川震中地區,軍人們背著鐵鍬和救急糧食徒步行進的舉動被韓國媒體稱為“棄槍扛鍬的救援長征”。美國《洛杉磯時報》看到“護士們在抬出受害者時看起來十分能幹,她們的頭頂上還懸著靜脈輸液瓶”。德國《商報》報道說,在一些倒塌處用不上重型機械,“士兵們用血肉之手挖掘廢墟”。 

  汶川大地震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痛苦和悲傷,世界卻感受到中國的“韌性與堅強”。羅新社等報道說,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站在廢墟上強調,救人永遠是救援工作的第一位,並要求軍隊、武警深入每一個村莊,到每一個廢墟中尋找幸存者。新加坡《聯合早報》在社論裡說:“即便是多年以後,人們應該不會忘記在廢墟上閃動的那些身影,上至年過花甲的中國總理溫家寶,下至年輕的士兵和護士”,而他們在抗震救災現場百折不撓、舍身忘我的情景是“中國政府展開的快速、有力和有序救災工作的縮影”。 

  奧地利人沃爾夫岡﹒裡德爾地震發生時在離成都很近的新都度假,5月12日下午2時28分他感到“房子搖晃,灰泥從牆上掉下來,房子周圍的圍牆有一面倒塌”。救援工作隨即在他身邊展開,餘震時,裡德爾被安排到足球場的帳篷裡,他看到“吊車、救護車和貯油車快速離開市區”,聽到廣播裡“大學號召師生獻血”。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記錄了像裡德爾一樣在震區的外國人當時的感受:“在通常情況下,進入遭受地震的山區都很困難,盡管如此,人們得到的印象是,救援者超乎所能做了很多”,因為“電視實況轉播受災、救災情況,情況都很公開,信息也暢通”。 

  打通通往重災區的三條公路、從廢墟中挖出6000名生還者、已經解救轉移被困人員39萬多人、迅速搭建起多處臨時居住的帳篷小區、足夠的飲用水和排隊打上熱乎的飯菜……大地震發生後的這些有效救援進展讓外媒看到了“一個富有同情心和競爭力的中國”。英國《每日電訊報》評價認為“中國對四川發生的災難作出了井井有條的反應”,這種反應不僅表現在“中國領導人不斷出現在電視上,向幸存者提供安慰和支持”,而且派往震中地區的軍隊迅速開始“解救受困的幸存者和分發重要的食品和醫療物資”。 

  應該說,震區救援是竭盡所能甚至超乎所能。地震發生第七天的時候,北川救援人員仍舊堅定地對美聯社的記者說:“我們只要盡努力,就有希望”。正是靠著救援人員不斷的“堅持”,在地震之後第八天,他們救出了被困179個小時的馬元江。生命高於一切。5月21日,在全國哀悼日的第三天,中國10多萬名部隊官兵及其他求援人員仍在鋼筋水泥縱橫交錯的廢墟中尋找著生存者。 

  堅強的中國感動著世界。正如俄通社的評論所說:“一個總理在兩小時內就飛赴災區的國家,一個能夠出動10萬救援人員的國家,一個企業和私人捐款達到數十億的國家,一個因爭相獻血、自願救助傷員而導致交通阻塞的國家,永遠不會被打垮”!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