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鷹號是美軍現役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母。 |
中評社香港6月3日電/當地時間5月28日晨,即將退役的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從日本橫須賀基地啓程返回本土。與此同時,接替駐防東亞的“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却因不久前發生的火灾事故而可能推遲到達。
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常駐一艘航母的狀况被打破,出現了罕見的“航母真空”。但仔細分析,其中另有玄機。
短暫的“航母真空”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小鷹”號是美軍繼“中途島”號和“獨立”號後,第三艘進駐日本的航空母艦,同時也是美軍現役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母。1998年進駐日本以來,“小鷹”號參加過伊拉克戰爭,還據稱曾與俄羅斯空軍戰機和中國海軍潜艇有過傳奇性的接觸。由于服役已40餘年,且美軍要實現航母完全核動力化,“小鷹”號必須退役。
1992年服役的“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被選中駐扎日本作爲繼任者。4月上旬,“華盛頓”號由美國東岸諾福克基地出發,前往加勒比海及中南美洲海域進行訓練,于6月上旬抵達夏威夷,同“小鷹”號進行船員交接與艦載機轉移等工作。然後“華盛頓”號繼續向日本進發,計劃8月抵達日本開始執勤。
然而,當地時間5月22日上午,“華盛頓”號在南美洲太平洋海域接受補給時起火,雖未危及核反應堆,但維修仍需時間。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稱,這很可能影響“華盛頓”號進駐日本基地。
舊艦已去,新艦未至。美日安保體系面臨短暫的“航母真空”。
貌似空虛實則更强
但這幷不代表美軍此時在東亞地區的反應能力有所减弱。航母換防期間,美軍相當于在太平洋海域新增了一艘“機動”航母,再考慮到換防時戰備等級提升等因素,美軍的反應能力反而更强。
“換防”在軍事上是敏感階段。各國軍隊在換防時都會采取提升戰備等級等預防性措施。“小鷹”雖然在退役的路上,但艦上的作戰裝備都在,且按航母出行的慣例,還有護航艦只。這與從本土趕來的“華盛頓”號航母戰鬥群加起來,是支不小的力量。
“小鷹”號離開日本,駐東亞美軍爲避免向外界傳遞兵力空虛的信號,也會與日韓等盟國一起提升警戒。“小鷹”號雖然離開,但上述力量共同形成的打擊能力,會讓這一地區不會出現明顯的防禦空虛。
中國國防大學軍事專家孟祥青教授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分析,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擁有足够的軍事力量。“小鷹”號先撤,“華盛頓”號後進,這說明美軍認爲西太平洋地區局勢趨于穩定。否則,美軍可以采取“華盛頓”號先進駐的方式來換防。
交接工作費時費力
當然,航母換防出現的某種力量波動是可能的,但這不會出現在兩艘航母交接前,而更有可能出現在交接後。
交接完成後,美軍東亞戰備等級會恢複到平時狀態,有更多的事務性工作要做,有可能影響到其正常的軍事活動。在夏威夷與“華盛頓”號交接後,“小鷹”號將在聖迭戈停留3周,然後前往位于布雷默頓的美國海軍船塢退役。
除裝備和船體的處置外,人員安置也頗費時間。“小鷹”號上先後有超過900人要調到“華盛頓”號,人員調動幷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可能會持續到明年初。其他2000多人或隨“小鷹”號一起退役,或另有軍內安排。
作爲新駐扎軍艦,“華盛頓”號無法集中精力訓練。作爲首艘部署于東亞的核動力航母,它有必要開展廣泛的公關活動,緩和日本民衆對這座“反應堆”進駐的抵觸情緒。“華盛頓”號雖然不乏海外經驗,但常駐東亞還需熟悉周邊地緣政治,以便爲將來巡邏演練、進港補給創造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