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8日電/新政府以“九二共識”為前提,積極推動兩岸兩會復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認為這樣的態度策略,讓台灣“主權”有倒退之虞。詎料就在專訪內容發表次日,“總統府”人士就銜馬英九之命重炮反擊,認為蔡英文的許多批評昧於現實,明顯看出蔡英文要走基本教義派路線。
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總統府”人士做出這樣的反應,誠然符合馬英九一向被稱為“馬更正”的行事風格。但今天的馬英九畢竟已是“總統”,也念茲再茲的表示要當“全民總統”,站在“全民總統”的高度,這樣的反擊是有些過度反應了。
社論指出,首先,有待釐清的是,蔡英文提出台灣“主權”有倒退之虞的說法,是以最大在野黨主席的身分於接受媒體訪問時拋出的。關於台灣“主權”是否倒退,朝野政黨儘可有不同的立場與觀點,但執政者輕率的就把質疑者扣上基本教義派路線的帽子,其實是流露了霸道、一言堂的心思。
談到台灣“主權”是否會在兩岸交流復談中倒退,基本上是一個主觀認定的課題。執政者要大力推動復談,自然只會強調其正面效益。然而,在野黨的角色扮演本來就是要對公共政策提出不同的觀點選項,執政者本就不應該期待在野黨只是消極的不出聲甚或是應聲附和者。而既然在民主政治的實務運作過程中,不同政黨對公共議題有不同立場乃屬常態,執政者在面對質疑時,自然是以更多的事證來澄清,甚或透過公開的辯論以尋求共識,絕不應該就對批評質疑者扣帽子。
社論表示,即使撇開執政黨與在野黨針對兩岸政策各自有意識形態框限不談,客觀來看,從三二二“總統”大選,以迄五二○馬英九就職,兩岸關係相較於過去八年誠然出現巨大甚至令人目不暇接的變化。而對這麼快速的變化,除了在野的民進黨提出台灣“主權”倒退的疑慮之外,事實上類似的看法和觀感也普通存在於社會大眾間。畢竟,兩岸關係千絲萬縷,兩岸利害錯綜相倚,民眾也許期待經由兩岸直航與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可以帶進經濟復甦的活水,但對於快速開放所可能帶來的衝擊影響,以及是否會使台灣的“主體”性漸次銷融,產生這樣的疑慮其實是人情之常。執政者面對人民的疑慮,理應以更透明、具體的政策配套說帖以釋群疑,如果逕指有這種疑慮就是基本教義派,那其實只會引發人民反感,等於把單純持疑的民眾驅趕到在野黨陣營。因此,即使只從政黨利害的角度來算計,執政者的這種回應模式,也只能說確屬不智了。
馬英九一再強調要當“全民總統”,這在台灣經歷多年的藍綠惡鬥、社會撕裂後特別令人期待。但是聽其言還要觀其行,馬英九面對類似兩岸政策這種關係全面、影響深遠的重大公共政策,面對在野黨的批評質疑與社會大眾的疑慮憂心時,不是積極溝通,以尋求最大共識,而是以專斷的口吻對批評者扣帽子,以為如此就可以杜悠悠眾口。我們相信,這絕不是成就“全民總統”所應採循的路徑。
社論認為,退而言之,即使只著眼於權謀,執政者也許以為只有透過第一時間直斥在野黨主席才可以對內產生鎮懾效應,以及讓對岸不致產生誤解或疑慮。但是馬英九畢竟是由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選出,也一再聲稱施政出發點一定是基於台灣利益優先;是則開放兩岸通航,觀光當然是要實現台灣利益優先。但對岸畢竟是和台灣互不統屬的政治實體,對岸同意兩岸復談自然也會有其大陸利益優先的考量;因此兩岸復談互動,過程中無法保證一帆風順,折衝過程在野黨的質疑反而可以成為執政者的談判籌碼。這是台灣相對於大陸仍為一黨專政下所擁有的相對優勢,執政者如果逕自把內部不同的聲音否定封殺掉,其實與其又何異?
不管是關心台灣“主權”是否倒退,或強調台灣優先,其實本質上並無殊異,執政者大可在具體作為上展現對維護台灣“主權”的決心。馬政府未來受到在野黨批評質疑的機會還會很多,這次只是首部曲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