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1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社評表示,特區第四屆立法會選舉提名期已於上周末開始,雖然只有半天時間,選舉事務處已經接到三十八份提名表格,包括十六張地區直選名單共五十一人,以及二十二位功能界別人士,反應之熱烈,可說空前。未來十多天,提名熱潮相信還會繼續。
而結合已經登記的三百三十七萬選民人數,亦破了歷屆紀錄;完全可以預期,本次選舉,選情將會非常激烈。
社論指出,選情之激烈,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有志參與特區事務的人士、團體有所增加,二是市民對由什麼人出任立法會議員的關注程度有所提高。從落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角度而言,這都是好事。
在選前輿論中,有關政制發展的取向,被視為是各黨派選情高低的焦點。這一說法,只能說是對了一半。
社論認為,毫無疑問,政制發展是特區未來發展的一件大事,而第四屆立法會對此將會起到關鍵作用。雖然,去年十二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對特區政制發展時間表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二○一七可以普選特首、二○二○可以普選立法會,這是不管任何人當選第四屆立法會都不可能作出改變的;但是,在此之前,二○一二的特首選舉和立法會選舉,都仍然留有相當廣闊的空間,比如說特首選舉委員會如何擴大、提名委員會如何組成、提名“門檻”有多高,以至功能界別的選民基礎等,第四屆立法會都可以作出充分的討論及決定,然後由特首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因此,第四屆立會議員的組成,可以說是直接間接影響到二○一二兩個產生辦法的修改,影響到二○一七、二○二○兩個普選的進行。如果第四屆立會的反對派議員故伎重施,再如○四年那樣“綑綁反對”特區政府提出的修改方案,那麼,政制發展民主化的步伐勢必要被拖慢,那當然是廣大選民所不願見的。事實是,口頭上日日講普選、“一人一票”叫得最響的恰恰卻是政制發展的“攔路虎”,對此選民不能不做到心中有數、“帶眼識人”。
而除了是否有利於特區的政制發展外,根據前三屆經驗,第四屆立法會必須更好地回歸到基本法規定的十項職能上來,建立積極、高效的行政、立法關係,更好監督、配合特區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依法施政。眼前,特區經濟正面臨如何尋找新的增長點,而通脹等民生問題更形突出,第三屆立會末了加班加點幾十小時商議的都是經濟、民生問題,包括通過政府提出的一百一十億利民紓困措施。而未來四年任期內,特別是前半段,立會最少要處理三大經濟民生問題:一是如何進一步推動粵港經濟融合、二是解決拖延了近十年的醫療融資改革、三是要決定是否就最低工資、公平競爭法等涉及到市場體制的問題進行立法。如果新一屆立法會反對派議員仍只知死抱政治議題不放,“逢政府必反”,樂此不疲,棄經濟民生於不顧,這樣的立法會,肯定不符合市民利益,也不會為市民所歡迎和支持。
九月七日,是選出真正為市民辦好事、辦實事的議員的日子,也是廣大市民展示眼光的日子;空談政治者應讓路,有識有能、愛港建港之士應獲得市民認同與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