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23日發表分析報告稱,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已經較年初有明顯減弱。他表示,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減弱主要有三個原因:
通脹預期已經有明顯的緩解。據新華社報道,馬駿分析說,最近幾個月的通脹情況朝好的方向發展。由于雪災以後蔬菜等農產品恢復供給、政府採取措施限制農產品出口、增加農產品進口、對農業的補貼、綠色通道的建立等措施,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從2月份的高點到7月中旬已經下降10%左右。CPI同比增長也從4月份的8.5%逐步下降到5月份的7.7%和6月份的7.1%。CPI連續走低,已經帶來通脹預期的下降。
PPI向CPI的傳導遠遠弱于過去的理解和目前普遍的共識。馬駿說,最近,用中國1997年以來原材料PPI與非食品CPI同比增長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原材料PPI每上升10%,推動非食品CPI上升僅為1.1%。
全球經濟增長均呈持續下滑的態勢。他分析,全球GDP的增長會從今年的3.9%下降到明年的3.5%。全球總需求的下降,將有助于減弱國際通脹壓力。另外,全球經濟的放緩和高油價也導致了石油需求的增速下滑,也可能壓低明年的石油價格。全球平均CPI上升幅度預計將從今年的5.2%下降到明年的3.7%。中國面臨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將因此有所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