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8日電/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發表富權的文章說,一九九四年二月三日,時任國台辦主任的王兆國會見正在北京參加第一次“唐焦會談”的台灣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焦仁和。在談及兩會協商進程暫時受阻時,王兆國似是有備而來,刻意對焦仁和詠誦了一首詩:“千里修書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隨後,王兆國意有所指地說,兩岸關係如果能夠秉持“各讓三尺”的理念,兩岸之間“互信的牆”就能很快地建立起來。
十四年後,海峽兩會恢復談判。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見率隊赴京談判的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時指出,平等協商,就是在商談中雙方要平等對待,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對方。善意溝通,就是在商談中要充分考慮對方的實際情況,多從善意的角度理解對方的想法,消除不必要的疑慮。
新任國台辦主任王毅日前也指出,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需要兩岸雙方發揮政治智慧,積極面向未來。兩岸關係在面臨難得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存在著歷史遺留問題和今後難免遇到的新問題。如何做到積極抓住和務實用好機遇,冷靜務實地對待和化解分歧,保持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是兩岸雙方共同面臨的課題。
文章說,眼前兩岸共同化解如何表述台灣體育健兒出席北京奧運的稱謂的“危機”,就是貫徹上述政治智慧的具體表現。隨著大陸官方媒體紛紛以兩岸奧委會“香港協議”原來規範在賽場上的專門用語,延申為報導用語,一個曾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挑起,意圖一可破壞目前難得的兩岸復談氣氛,二可阻止台灣體育健兒赴京奧比賽,三可為連戰、吳伯雄等台灣政壇巨人、“國共平台”中的國民黨“壇主”前往北京出席奧運開幕式等陰謀的“茶杯風波”,消失於無形。北京以其“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政治智慧,譜寫了兩岸關係“萬里長城堅又長”之歌。
其實,嚴格來說,大陸官方媒體改以“中華台北”來表述台灣地區奧運健兒團隊,並沒有作出重大退讓,仍然堅守了“一中”原則。因為“一個中華,各自表述”的結果,其核心仍是“中國”。看不見,中國的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以“中華”為定語;而國民黨政權所堅持的“一中憲法”的“國號”,也還不是“中華民國”?何況,在大陸地區的全國性人民團體或群眾團體,以“中華”為定語的比比皆是。如曾參加或現仍作為人民政協參加單位的“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學生會”、“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等。就此而言,“中華”這個概念,在一定範圍內與“中國”同義。
北京以“充分考慮對方的實際情況,多以善意的角度思考對方的想法”及“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政治智慧,讓兩岸既有面子又有裡子。連戰、吳伯雄將應胡錦濤邀請,赴京出席奧運開幕禮,有可能連同八十多個國家的元首或首腦一道,享受著國家元首級的禮遇。對此,國民黨籍“立委”盛贊胡錦濤“很聰明”,馬英九也表示此對兩岸長遠發展有利,“因為對岸常說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台灣人民的感受就是這樣,如果雙方都能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話,相信雙方的關係會有正面的發展”。顯然,馬英九這番話,除了是說出自己的心裡話之外,也巧妙地對胡錦濤會見江丙坤時所說的那番“善意溝通”的話,作出了間接的回應。
但即使如此,就在連戰、吳伯雄連袂前往北京出席奧運開幕禮的時候,曾經有過“爭取出席奧運開幕禮”願望的馬英九,卻在北京奧運進行期間,“低調到不行”地離開台灣,朝著與北京相反的方向,前往拉丁美洲,出席“邦交國”巴拉圭與多米尼加新任總統的就職典禮去了。
富權的文章說,馬英九為何要與北京奧運“背道而馳”?表面上看,是作為台灣地區“碩果僅存”的“邦交國”的巴拉圭、多米尼加新任總統的就職禮,甫就職的馬英九前往祝賀,既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國家元首”地位,也是為了在“外交休兵”之中鞏固“邦誼”。但畢竟此類活動,不一定要“總統”親自出馬,委派代表也能達到同樣目的。實際上,過去就有“立法院長”王金平受托的慣例。何況,巴拉圭正以近乎“勒索”的手法,伸手向台灣索要數千萬美元,“否則就與中國大陸建交”。馬英九大可不必直接衝上第一線,去冒“鞏邦失敗”的政治風險。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馬英九“專挑”在北京奧運期間外訪,其實包含著某種肢體政治語言,那就是要與由連戰、吳伯雄主導的“國共平台”保持一定的距離,尤其是在據說今次“一字風波”的解決,是“國共平台”的“第二軌道”發揮作用,馬政權的“正式渠道”如“陸委會”、海基會均未能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另外,他對自己以甚麼身份出席,或倘出席後會否又遭民進黨人“抹紅”的預後情況,均心存疑慮。因此,避開北京奧運,已成了馬英九的政治決定。但在眼看著連戰、吳伯雄、宋楚瑜等及一眾“藍委”都興高采烈地前往北京,而自己卻只是以呆在台北的形式來“避”,似是並不光采。也恰在此時,巴拉圭、多米尼加新任總統就職,這就賜給他一個離開台北的絕佳藉口。
實際上,馬英九是曾有過出席北京奧運開幕禮的強烈意願的,而且也曾委托身邊幕僚進行了評估。當時的主流方案,是不管他是否當選,都將以“中華奧委會”名譽會長或“中華台北代表團”名譽團長的身份與會,甚至不排除藉著胡錦濤以東道主名義會見各國各地區貴賓的機會,與胡錦濤作“歷史性握手”。
但後來形勢的發展,尤其是馬英九因“特別費案”被起訴,北京奧運火炬經台受阻並被污名化,馬英九在競選後期遭到綠營“抹紅”及當選後對爭取綠營支持者考慮較多,再加上“中華奧委會”顧問的“層級”太低,難以“降尊紆貴”地與黃大洲、張豐緒等前省部級官員“平起平坐”,還有受到自己是否將會被稱以“馬先生”的困擾……等,都使馬英九重新評估出席京奧的利弊。既然存在著那麼多的心理障礙和現實麻煩,曾經躊躇滿志的赴京開幕式與胡錦濤進行“歷史性握手”的意願,也就只能是放棄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了。
文章最後指出,看來,馬英九是缺乏了一點政治智慧,未有參透“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政治哲理,過於考慮自己的處境和立場了。長此下去,必將與具有政治智慧的連戰、吳伯雄等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在歷史發展潮流不可阻擋及島內民眾強烈呼聲之下,“第二軌道”的作用很可能會“被迫”凌駕於“第一軌道”之上,甚至是取而代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