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我也有中國名字了!”這些天,在奧運村運動員村裏的中文學習區,前來學習中文的外國運動員總會這樣高興地告訴同伴。據不完全統計,運動員村開村十幾天以來,已經有來自美國、英國、巴西、西班牙、意大利等四五十個國家的500多名外國運動員、教練員走進中文學習區當起了小學生,並有了自己的第一個中國名字。
北京晚報報道,位于運動員村裏商業街上的中文學習區雖然只有50多平方米的空間,但是走進這間小屋子,記者的第一感覺就是特別的休閒、溫馨,沙發、書架、古箏、筆墨紙硯。“你好”、“謝謝”、“對不起”……在老師的領讀下,兩位運動員一邊看著投影儀上的漢字和漢語拼音,一邊學著說中文。負責人姚遠告訴記者,中文學習區是由國家漢語國際推行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共有26位經驗豐富的大學老師,這裏特別受歡迎,每天都有三四十名運動員、教練員來這兒學中文,一位加拿大的舉重運動員已經來過三次了。除了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老師們還會根據運動員、教練員的運動項目來教一些與奧運相關的詞匯和情景會話,比如“我是籃球運動員”、“恭喜你得了金牌”等等。
當然,運動員們最喜歡的內容則是請老師為自己起個中國名字。“我們會先翻閱百家姓,然後綜合考慮運動員的原名、參加的比賽項目以及他們對中文的發音難易程度等因素來為他們起名字。”姚遠告訴記者,比如他們曾經為一位名叫RICARBO MOREIRA的巴西跳水教練起了個“孟波”的中文名字,為一位來自西班牙的女子藝術體操運動員SARA BAYON起的名字則叫“夏蘭”,很有詩意。
或許是觀看了一場唯美的奧運會開幕式,運動員們對古箏、毛筆、硯臺等等也特感興趣。“在中國的電影《功夫》裏好像見過這個樂器,威力巨大,中國的武林高手是不是都喜歡把樂器作為武器?”一位摩爾多瓦遊泳運動員在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後,又對古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還坐在古箏前假裝彈奏,模倣起電影中的動作,“我好像也是中國的大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