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7日電/連日來馬英九因發言時機不當與施政反應遲鈍,甚至每每有與民之所欲背道而馳的脫軌演出,被罵到臭頭;民眾預期落差過大可漸次調整,但讓曾經寄厚望支持他的民眾全面性的產生信心動搖才是最危險的。
臺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署名文章指出,很明顯的,馬政府施政的輕重緩急不分,應是遭詬病的主因;其中尤以博士團隊誤將施政當學術研究,凡事慢工出細活的方式推敲探索,無法配合目前高倍速時代的變化,坊間才會有馬政府除了“慢”就是“拖”的直覺反應。
近日來為回應民間的焦慮,馬團隊除了大量購買月餅與柚子救經濟外,並急於下鄉與基層搏感情,並放出調降證交稅等利多訊息,但此等即興式演出,顯然緩不濟急,對大局助益不多。
其實,當前民眾最為憂鬱與無奈的是,有些政事幾乎都是可以儘速乃至立即解決的,例如兩岸海運必須中轉第三地的不合理規定即是,新政府卻讓苦了八年的平民百姓引頸企望苦等不著,此與原地踏步的舊政權又有何差異呢?
古人嘗云治亂世用重典,非常時期當要非常方法,例如對內儘速偵結幾件振奮人心的大案,加速更換前朝酬庸的不適任官員,對外則採類似新加坡等國的模式以幾乎完全免稅負,甚至以一定期限免付費提供廠房用地的方式招商,大量吸引台商與外商回臺投資設廠。
須知,政績是與時間賽跑的,上任至今常保持沉默、觀望的行政團隊,既然不可能也不應面面俱到,挑幾件重案下手提振民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