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2日電/從先前劉兆玄勘災屢遭質疑,以及國民黨基層座談會裡,黨籍基層民代猛轟馬無能,要求“內閣”改組,再到馬英九昨天到廬山勘災時,黨籍鄉代表怒嗆作秀,顯見國民黨基層已陷入集體焦慮;馬的光環迅速褪色,滿意度跌破三成,對其未來施政的開展相當不利。
中國時報特稿指出,相較於當年李登輝黨政軍權一把捉的統治模式,以及陳水扁蓄積數十年黨外實力、鼓動台灣意識得天下的過程,馬英九其實更像一個“魅力型領袖”;他的七百廿萬張選票看似厚實,但這些選票既非累積自組織動員,也非來自意識型態風起雲湧,一旦馬英九本人獨特的領袖魅力流失,其統治危機即立刻浮現。
近一個月來,批判馬政府最力的並非來自反對黨,而是像陳秀惠一般的藍營基層民代,除了批馬不適任、作秀外,有的人甚至主張自國民黨分裂;如果再對照先前一度在“監委”同意權案中失控的國民黨“立院”黨團,以及目前看來相持不下的國民黨主席人事,馬英九此刻的內憂遠比外患嚴重。
眼看馬政府民意支持度節節下滑,操盤選舉的國民黨緊急印製七十萬份文宣救馬,還研擬在南部電台買時段宣揚馬政績,其顢頇的執政心態與前政府幾乎如出一轍,都不斷地耗損馬的領導光環。
特稿說,馬英九的出現,的確一度讓外界對於台灣政治人物有不同的期待,不過,政治不僅是“可能”的藝術,更是“溝通”與“交換”的藝術;做一個“總統”不可能獨善其身,馬英九如果無法知人善任,破除既有的執政窠臼,一個“資優生‘總統’”也可能是另一場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