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在南寧參加第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香港貿易發展局馮穎女士說,如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順利建成,將為貿易投資提供廣闊的腹地,自貿區有望成為“明天的香港”。
新華社報道說,面對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的背景,參加第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各國官員、學者和企業界人士都認為,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對于促進投資、穩定區域經濟、促進外貿增長模式和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李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確實會對投資者的信心造成一定衝擊,但是“危”和“機”總是並存的。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金融風暴帶來的一個嚴峻後果是出口下滑,而自貿區的建設將有助于促進區域內的貿易自由化,增加該區域內各國之間的進出口貿易。
湯敏指出,亞洲金融危機的慘痛教訓,使人們認識到了合作的必要性。亞洲各國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過度依賴歐美市場和投資是造成危機的禍根之一,只有通過強化區域內部合作來增強集體抵禦能力,才能避免再次發生風險和危機。
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簽署了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共同啟動了自貿區的建設進程,計劃在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趙晉平表示,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使得雙邊貿易更加便利、成本下降,為貿易額增長創造條件;中國在不斷擴大內需,經濟增長的空間和潛力仍然很大,雙方各領域的合作可以不斷加深,因此他對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前景十分樂觀。
2004年11月,中國和東盟簽署了貨物貿易協議和爭端解決機制協議,標志著自貿區建設進入了全面啟動的實施階段。2005年7月,中國與東盟對7000種商品互相開始降稅。到2010年,中國和東盟老成員國的絕大多數產品關稅將降為零,自貿區將正式建成。中國與東盟四個新成員國(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則將在2015年實行零關稅。
針對零關稅將給中國市場帶來的衝擊,湯敏表示,雖然個別行業和企業難免會受到一些影響,但是總體而言,更高程度的貿易自由化對雙方都更為有利。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曹紅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為推動本地區經濟的共同發展,改善貿易環境,中國可與東盟通過自貿區建設開展全面經濟貿易合作,建立政策協商機制,加強政府引導,增加互補性,實行出口產品的差異化和出口市場的多元化,促進產業結構升級,避免產業結構長期同質化,增強經濟結構的穩定性,從而促進本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
數據顯示,2000-2007年東盟對外貿易增長率為11%,而與中國貿易增長率則為26.7%,中國與東盟貿易額提前3年實現2000億美元的目標。東盟出口已經從簡單的依賴美國、歐洲和日本市場,向美歐、日本和中國“三足市場”轉變。
專家表示,在歐美遭受嚴重金融風暴、消費銳減的時候,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成為東盟國家穩定的出口目的地。柬埔寨首相洪森指出,此次金融危機更清晰地表明,貿易多元化應該是規避風險的關鍵,與中國之間建設自貿區的實踐,恰恰表明了這一方向的重要性。
世界投資促進機構協會副主席艾曼努爾·歐·奈科告訴記者,盡管目前金融風暴蔓延全球,但是投資者最關心的仍是投資目的地是否具有吸引力,“只要投資目的地有吸引力,投資仍然會流向那裏。”他認為自貿區具有良好的投資和發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