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評社“台灣第三勢力影響力”論壇在台北舉行。(中評社 王平攝) |
中評社台北10月31日電(記者 鄒巧韻)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昨天下午在台北舉辦“台灣第三勢力影響力”論壇,邀請專家學者探討第三勢力在台灣的困境與發展。
此次論壇由前“行政院政務委員”黃輝珍主持,評論員有:第三社會黨發起人周奕成、新黨祕書長李勝峰、台灣大學教授黃光國、客家黨主席溫錦泉、中山大學教授陳茂雄、台灣團結聯盟副祕書長劉一德。
黃光國認為,就現行的制度來看,小黨根本無法突破;非但如此,這也不利於兩黨政制,只有國民黨一黨獨大;加上小黨理念不同整合不易,選制若不改,公民社會必死無疑。黃光國也強調,統獨爭議必須要找到中庸之道,建議採行歐盟經驗,跳脫“國家”的框架,解決現實問題;否則自外於東協,與區域組織隔離,將會是最大的問題。
李勝峰也指出,台灣“總統”直選,讓小黨無法生存,只有大黨有資源傾全力輔選;加上“國會”選舉的登記條件限制與5%的當選門檻,造成今天兩黨獨大的局面。李勝峰說,唯有“修憲”成內閣體制和選舉制度的改變,改變政治權力結構,才能重整產生新的劇變,展現多元民意。
劉一德表示,第三勢力的發展始自1993年,但經過2005年的“修憲”,讓第三勢力幾乎沒有生存的空間與機會。他指出兩個時間點是第三勢力往前更進一步的契機,一是明年縣市長選舉後,民進黨面臨泡沫化;二是2012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再次慘敗。目前,藍綠支持者都十分焦慮,藍軍無法提升經濟,綠營道德落失,屆時若有新秀,能兼容道德、經濟、與台灣主體價值,將成為新整合者的角色。
周奕成表示,目前兩大政黨互不信任,“修憲”難度高、制度上難以突破,導致第三勢力生存不易。但現行制度的缺點將愈來愈明顯,“修憲”的民意基礎將愈來愈大,對小黨來說是個很好的時機點,呼應民意、利用強大的輿論迫使兩大黨改變現狀,包括採取內閣制精神、增加比例代表、“國會”席次合理增加、學習德國選制、降低“修憲”門檻等,從制度改革著手,積極讓第三勢力的聲音出現。
陳茂雄對於第三勢力未來的生存發展,看法不樂觀;一來國、民兩黨聯手,小黨既無資源、又無勢力版圖,要形成有意義的第三勢力希望不高;二來兩大黨漸漸往極端走,小黨沒有出路。未來若有新政黨崛起,一定從現有兩大黨分裂出來,因為要從無到有產生政黨,可能性不大。
溫錦泉則表示,小黨難以從議題中脫穎而出,所以第三勢力間應先交流達成共識,或靠引爆爭議性的論點、技術性操作,引發風潮。
黃輝珍總結說,我們達成三大共識,一、現今民眾普遍對國、民兩黨不滿意,在兩大黨之外,有第三勢力存在的必要性與價值。二、選制不公,束縛多元民意展現,也束縛了民主發展,若選制不改,第三勢力發展空間有限。三、修改相關制度,必須假以兩大黨之手,短期內似乎未露出曙光。未來隨著台灣政治發展實踐,仍須透過各界聯合努力改變不合理的制度,為台灣政治尋找新的機會。
論壇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行,全文將於《中國評論》月刊及中國評論新聞網上刊載。
中評社常務副社長兼《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周建閩、中評社執行新聞總監林淑玲、中評社副總編輯兼《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羅祥喜、王平等也參加了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