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汪巍:與威脅論較量 中國機遇論在國際佔上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2 09:33:35  


  中評社香港1月22日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汪巍今天在香港文匯報撰文表示,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整整30年,與國內政策相適應,外交理念也在發展變化。30年來中國在外交領域非常之活躍,通過不斷提出新主張、新倡議,來達到優化環境、擴大影響、樹立形象和趨利避害的目的。 

  可以說,如今中國的外交理念已形成一個體系,其基石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槓桿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旗幟是和平、發展、合作,遠景是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道路是和平發展,辦法是互利共贏。 

  文章指,中國外交理念變化的重要特徵,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中國率先於1953年釀成、隨後於1954年與印度和緬甸共同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些原則反映了二戰結束之後廣大新獨立國家維護主權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共同願望。在過去30年裡,中國外交在傳承與弘揚五項原則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它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中國外交理念已形成完整體系 

  其一,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對內和諧發展,對外和平合作”,這是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政策化,其中包含睦鄰友好、互利合作的傳統主張。隨後的發展是:“睦鄰”派生出“以鄰為伴、與鄰為善”;“友好”派生出各種說法的“夥伴關係”如“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全面合作夥伴關係”;“互利”派生出“雙贏、共贏”;“合作”被提升到與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並列的高度。中國外交中還注入了富有感染力的文化傳統因素如“和為貴”、“和而不同”、“以人為本”,這些反映了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其二,從不同角度確立對象國在中國外交中的地位,叫作周邊國家關係是首要,大國關係是關鍵,發展中國家關係是基礎。中國奉行全方位外交,提出要積極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環境、互信協作的安全環境和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將處理國家關係的原則完整化,包括國家利益原則、平等互利原則、不結盟原則、反對霸權主義原則、不以意識形態畫線原則、共同發展原則、面向未來原則、多樣性原則和聯合國核心作用原則。中國從原先重視發展雙邊關係,到後來越來越積極參與多邊活動。 

  其三,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和平發展的意思,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周邊環境與國際環境,在安全、穩定的條件下加速社會經濟建設;是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目的,造福於中華民族,同時造福於全人類;是要採取和平的方式並通過和平的途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避免來自內外的衝突和對抗;是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亦即中國幾代領導人所倡導的“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中國之所以選擇和平發展的道路,是由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時代發展潮流幾方面因素決定的。 

  其四,提出推動建設以“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為內涵和諧地區、和諧亞洲、和諧世界的主張。 

  文章表示,中國外交理念變化的第二特徵,是在務實基礎上讓外界消除誤解。 

  務實外交消除誤解 

  其一,關於和平發展與和平崛起的關係。和平發展是主觀既定方針,和平崛起則是客觀表現形態,兩者本質相同。主觀上,使用和平發展的概念更為溫和、妥善,但是承認客觀上的和平崛起,也是符合實際的。 

  其二,關於中國對世界影響的評估。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隨著中國成為國際戰略體系的重要平衡力量,由順應時代潮流進入到逐漸引導時代潮流,因而“世界離不開中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對於中國影響力的評估,既不應過譽,也不必忌諱。 

  其三,關於“中國威脅論”與“中國機遇論”的較量。如今“中國機遇論”在國際上越來越佔上風。 

  第四,關於建立和諧世界的理解。中共十七大報告以及國家領導人的講話,說的是推進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是和諧世界的內涵界定,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相關專題: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