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27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發表傅建中的文章,指出蔣介石先生無論生前或死後,都是毀多於譽的,尤其民進黨執政後,幾乎要把他打入第十九層地獄;可是蔣的功過,不是民進黨說了算的。
蔣介石的霉運似乎已經到了谷底,終於否極泰來。君不見“立法院”已決議中正紀念堂恢復原來的名稱,“總統府”已指示在七月以前中正紀念堂重新掛牌。就在此時,哈佛大學推出由美國外交官和中國專家陶涵(John Taylor)執筆的蔣介石英文傳記。書尚未上市,已在美國學界博得一片好評。
著名哈佛大學史學教授柯偉林(William Kirby)對蔣傳的評價是:“蔣介石的故事是如此巨大、複雜,和近代中國的歷史如此密不可分,以致一直沒能有一本好的傳記問世。現在陶涵終於寫出一本這位二十世紀主要領袖人物極為生動、可讀的傳記,捕捉了蔣的一生和他所處的時代,這是比從前任何英文著作都好的一本。”
文章還說,陶涵上世紀六十年代派駐台灣,在美國大使館擔任二等秘書,之前在台中的美國務院華語學校唸了二年中文,故不僅熟悉台灣事務,中文也有相當程度,在他長達三十餘年的外交生涯,也曾任職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和美駐北京大使館政治參事。二十一年前蔣經國過世後,美國在台協會的創始人丁大衛(David Dean)一直想為蔣經國立傳,並大力推薦他的同僚好友陶涵承乏此事,後商得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先生贊助,陶涵費時五年,終於寫出一本對蔣經國頗為正面、而又深受西方學界重視的傳記,於二○○○年由哈佛大學出版。
由於在寫蔣經國傳過程中,陶涵蒐集了大量有關蔣的資料和文獻,認為足可寫一本老蔣的傳,而坊間已有的英文蔣傳多不夠全面、尤乏學術價值。因為《蔣經國傳》頗為成功,哈大出版社決預付一筆版稅支持陶涵寫蔣介石傳。
陶涵承認寫蔣氏父子的傳,父傳比子傳挑戰性大多了,最後完成的《蔣委員長》一書(英文書名The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 China),厚達七百六十頁,單是註解就超過二千個,堪稱皇皇巨著。為了蔣傳的撰寫,陶涵真是上窮碧落下黃泉,能找到的有關蔣生平的資料或檔案,他都不放過。存放在胡佛研究所前二年才開放的蔣介石日記、宋子文文件以及秦孝儀編的十二冊《“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是主要參考文獻。中共已開放的檔案、存放在莫斯科的共產國際一九二○到四○年代的檔案,都是極有價值的史料,並有新的發現。
在哈佛出版陶涵的蔣傳之前,英文的蔣介石傳有范畢(Jonathan Fenby)的China’s Generalissimo and the Nation He Lost, 柯如齊(Brian Crozier)與前香港大公報記者周榆瑞合寫的The Man Who Lost China, 以及美籍英國作家斐恩(Robert Payne)的Chiang Kai-shek。
上述的英文蔣傳當普通讀物尚可,但非嚴謹之作,不可能傳世。至於中國人董顯光、熊式一用英文寫的蔣傳,在西方人看來是歌功頌德的使徒聖傳(hagiography)。
比較說來,陶涵的蔣傳,確是蔣介石逝世三十四年後,第一本探討他生平的認真之作,應該經得起史家和時間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