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2009年和2010年對首鋼是一個大的考驗,從2011年開始,首鋼將在新的發展基礎上實現更好地跨越式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首鋼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繼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底氣十足。
目前首鋼在北京的工廠已經壓產一半,剩餘的400萬噸產能也將在2010年末全部停產,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鋼鐵出口出現下降。面對這些不利因素,朱繼民的信心從何而來呢?
“信心一方面來自企業多年來通過引進、消化、吸收,自主創新而形成的實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就是國家宏觀政策的重要推動作用。”
“中國正在從鋼鐵大國成為鋼鐵強國。”朱繼民說,2003年至2006年,我們每年進口的鋼材還在3000多萬噸,而2008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538萬噸,97%的鋼鐵實現了自給,只有少量的鋼材不能替代進口,而就在5年前,這個數字還是85%。
以首鋼在河北省曹妃甸的新廠址來說,投資677億元,全部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1%,完成220多項重要技術攻關,大部分技術可以自主解決,與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主要依靠國外技術的情況相比,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其第一期工程已經基本完成,具備485萬噸鋼生產能力,第二期工程2010年底建成,形成970萬噸鋼生產能力。
朱繼民介紹,目前首鋼與全球150多家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實現同一個目標、同一個團隊、同一個任務、同一個機制的創新型合作。
“由於人才、技術等方面的積累,首鋼的自主研發能力和速度大大提高,過去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才能完成的項目,現在2年到3年就可以完成。”朱繼民說,6年前,國內的管線鋼大量依賴進口,2008年首鋼生產銷售了46.7萬噸管線鋼,而2009年2月首鋼一次就簽訂了30多萬噸的合同。而被國外一直嚴格控制和壟斷的、被稱為“鋼鐵皇冠上的明珠”的高端鋼鐵產品,首鋼也已經研發成功,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另外,首鋼還一直通過自身體制機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全球競爭的戰略眼光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上世紀90年代,首鋼就在南美收購了一個鐵礦。最近,首鋼又憑藉其在香港的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並購了澳大利亞一個鐵礦,並且成為一個大型焦煤集團最大股東。同時,首鋼與全球3大礦石供應商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首鋼已經具備了參與全球鋼鐵工業競爭的能力。”朱繼民說。
讓朱繼民信心十足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國家宏觀政策的支援,尤其是鋼鐵業“五個結合發展思路”完全符合目前的實際情況。
朱繼民說,十大產業振興政策同時也與鋼鐵行業相互作用,其他產業對鋼鐵業提出了更高規格的要求,例如機械製造用的鋼材以前要求是500兆帕,現在要求是1300兆帕至1500兆帕。
朱繼民說,鳥巢鋼材要放在過去完全需要進口,現在完全自主生產。高速鐵路、石油、天然氣用鋼等現在大部分都依靠國內,鋼鐵企業必須滿足這些行業發展的要求,形成良好互動。
目前,首鋼已經組成8個產、銷、研攻關團隊,面向機械、造船、建築、管線、汽車、電器用鋼等領域,隨時了解客戶需求,並以最快的速度將需求轉化為科研能力和生產能力。
2008年,中國鋼鐵出口佔總量的23%,中國已經連續3年鋼鐵產量大於銷量,2009年鋼鐵企業的壓力將比前幾年要大。對此,朱繼民認為,機會與困難並存,產大於需看起來是一個數量對比關係,實際上是如何通過淘汰落後、落實產業規劃佈局拉動增長的問題,而首鋼新廠區建設完成後,無論裝備水準、自動化水準等方面都是全球第一流的。
朱繼民說:“兩、三年後情況會有改觀,困難是暫時的,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