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謝泓源:台資銀行登陸 五大難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13 11:54:54  


  中評社台北4月13日電/兩岸可望在6月底前簽署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具有台資色彩的華一銀行行長兼執行長謝泓源指出,三次陳江會後,大陸很可能只會開放二至三家台資銀行升格成分行,初期也只會放寬台資銀行分行承作有限業務。 

  有別於主管機關與金融機構對陳江會後,登陸一頭熱的預期心理,謝泓源在接受台灣經濟日報專訪時指出,目前兩岸簽署金融MOU的細節還不清楚,加上大陸已法治化、國際化,除非大陸願意單獨增訂對台灣金融機構的管理條例,台資銀行才有機會爭取比外資銀行優惠的條件,否則都要依循外資銀行規範辦理。

  依循外資銀規範

  已在上海工作三年的謝泓源更以一句,“大陸市場像滿桌菜餚,但(台資銀行)個子不夠高,就是拿不到”,說明台資銀行要打進大陸金融市場,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即將登場的陳江會上,兩岸可望簽署金融綜合協議,為台資金融機構登陸爭搶市場燃起希望之燈。最近台灣五大金控也頻頻派人向華一取經,瞭解大陸金融市場之餘,並探尋參股可能。不過,謝泓源總會回潑一盆冷水,要台灣的同業認清這個即將開放的市場“看得到,不一定吃得到”。 

  大陸銀監會統計,至2008年底,大陸外資銀行共有107家,有台資背景的華一銀行獲利能力排12名,總資產排17名,存放款排14名,成績耀眼;去年9月金融海嘯狂襲,華一是沒有跳票紀錄的三家外資銀行之一。這些表現顯示,華一銀行聚焦服務台商,創造了在大陸本土銀行與外銀環伺下的競爭優勢。 

  謝泓源表示,台灣現在的銀行是僧多粥少,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管理概念是負面表列,除了規定不能做的業務其他都能做;大陸市場恰恰相反,由於監管能力不足,管理只好“正面表列” ,凡是“沒有規定的,差一個字,就是不能做”。這種情況下,外資銀行往往為了主管枝微末節的管理要求,疲於大奔命。

  不過,大陸金融市場潛力驚人,謝泓源指出,即使大陸金融市場採總量管制,一年只開放新設一到兩家分行,但華一的分行只要成立四個月,就可損益兩平;而在台灣開分行通常兩年後還在虧損。

  謝泓源分析,台資銀行進入大陸市場至少面臨五大難題。首先是大陸銀監會規定存放款比率為75%,大陸子行必須先有存款才能放款,如果沒有存款,台灣母行出資匯款給大陸子行,也不能放款。其次,外資銀行仍不能承作大陸居民的存放款業務,只能做外資企業與外籍人士的存放款,華一銀行同樣受此限制。

  存放款業務受限

  第三,大陸限定外資銀行短期外債額度。大陸國家外匯局明文規定,外資銀行的短期離岸借款上限為348億美元,這包括境外公司存款、超過50萬美元的個人存款、開立逾90天期的信用狀等,短期外債也有一定比率限制。

  第四,大陸上海用人成本高昂。謝泓源舉例,台灣一家銀行總經理的薪水,加上房租、機票、教育補助等津貼,還比不上在上海一個分行行長的薪水。如果大陸子行全都僱用台籍人士,會有工作簽證數量限制,對大陸當地也很難交代。

  他再舉兩岸大學畢業生的薪資,一位台灣大學剛進銀行月薪新台幣30,000元,但一位上海復旦大學畢業生,起薪要新台幣25,000 元,還包括社保費等四金、年終獎金、買房津貼、體檢費用,所有負擔比台大畢業生還要高。

  第五是大陸人追求名牌知名度,以致像華一這樣的台資銀行在大陸很難招募人才。他指出,同樣華一與花旗招募新血,華一招募新人的月薪是新台幣2.5萬元,花旗2萬元,大陸人寧可選花旗,因為有品牌的附加價值,而華一的知名度限於台資圈。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