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世博會主題館效果圖 |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4月15日原本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參展方與組委會簽約、正式確認參展的最後期限,但昨天仍未傳出美國簽約的消息。由於資金困難,美國參展方可能會延期至下月簽約,並仍在期待奧巴馬政府的幫助。不過,《環球時報》記者在上海世博園區看到,許多參展方已在開工興建展館,加拿大《環球郵報》15日也對這屆規模空前的世博會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本世紀的上海將變成19世紀的倫敦和20世紀的紐約”。
傳美國推遲簽約
自2006年3月溫家寶總理簽發上海世博會邀請函後,已有233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展,遠遠超過中國政府申辦時承諾的200個,將打破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172個的紀錄。歐洲幾乎是“全軍出動”,參展方達45個,亞洲、非洲、大洋洲、美洲則分別為45、50、16和30個,上海世博會的參展規模將是空前的。
不過, 在4月15日最後期限到來後,早在兩年前以口頭方式承諾參加的美國仍未以書面形式簽約。據美國國家公共電台3月27日報道,美國已將最終確認參加展會的期限推遲到了5月15日,以爭取時間籌集資金。目前,世博園區已成為上海最大的工地。記者在現場看到,園區內B片區的中國國家館景觀初現,C片區的英國、盧森堡、荷蘭等多個國家的自建館接連破土動工,但同在C地塊占地5600平方米的美國館場地還是一片靜悄悄。
尚待美國政府幫助
資金是決定美國是否參展的主要問題。同為自建館的西方發達國家,資金來源主要是國家撥款,如法國的總預算為5000 萬歐元 (約合人民幣5億元),芬蘭宣布投入1400萬歐元建設占地3000平方米的自建館。不過,“美國早已立法規定政府不承擔建館費用,要參展只能由民間籌集資金。這些法案大大限制了美國在世博會上的作為。”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上海圖書館館長吳建中這樣解釋美國的“與眾不同”。他表示,“一些美國人對此嚴厲批評,認為1992年西班牙塞維利亞世博會上美國館的寒酸相和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美國退出,讓他們丟盡了臉面。”
雖然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已在月初督促美國館加快籌款進程,但組織方在游說美國企業出錢贊助上依然舉步維艱。一位幫美國館尋找企業贊助商的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美國館的總體預算一減再減,原計劃是要籌8400萬美元,後來壓縮到6100萬美元,最終的數目可能還會下調。現在美國的經濟沒見好轉,找到贊助商非常艱難。此外,有些美國企業剛贊助完北京奧運會,又要贊助世博會,確實有困難。好在奧巴馬政府已經表態支持美國館參展上海世博會,希望可以得到政府的部分資助。”美國展館的共同主席伊萊亞斯也對美國國家公共電台表示,有一筆500萬美元贊助的最終談判還在進行中,情況比較樂觀。另外,中國的組織者提供了零利率貸款幫助美國展館按時開工。在得到企業的贊助資金之後,美國將償還這筆貸款。伊萊亞斯強調,這不是救助行為,而是展示中國對美國展館的重視和承諾。
上海將成為倫敦、紐約
從以往歷史看,世博會的舉辦通常會給當地經濟帶來巨大收益,並有助於提升城市的國際地位。據記者了解,此前的日本愛知世博會僅入場券收入就高達575億日元。日本民間調查機構共立研究所則稱,2200萬入場者給愛知縣等地區帶來了1.2822萬億日元的經濟效果。加拿大舉辦的溫哥華世博會使溫哥華一躍成為世界馳名的一流都會,會展業也從此成為溫哥華的支柱產業之一。
對於進入倒計時的上海世博會,加拿大《環球郵報》15日稱,“本世紀的上海將變成19世紀的倫敦和20世紀的紐約。想想1851年舉行的倫敦水晶宮博覽會,再想想1939年和1964年在紐約舉辦的世界博覽會。這些博覽會都表明,這些城市表現了各自國家經濟實力的頂峰”,“如果你還記得去年夏天北京奧運會的規劃、投資和雄心,你就不會為中國人正在準備中的上海世博會而吃驚了”。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湧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上海要發展成倫敦、紐約那樣的國際金融中心已經具備了良好的條件和機遇。以現在的形勢看,中國得到了一個很好的發展空間,而英美模式正遭到金融危機重創,中國有信心走出自己的模式,上海更在努力抵禦金融危機的各種影響而迅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