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文化大革命”遺存首次納入文物保護範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5 22:55:31  


文革宣傳畫
  中評社北京5月15日電/中國各級文物部門正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一場拉網式的“尋寶行動”。他們的目標不僅包括歷史久遠的古物,還有距今只三四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遺存。

  這意味著,“文革”遺存將被作為寶貴的歷史見證受到國家的保護。發生於1966年至1976年間的“文化大革命”,被視為一場“浩劫”,它的影響甚至遠及歐美。

  新華社報道,於2007年啟動的為期4年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已經在中國各地陸續發現了不少“文革”遺存。在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區口泉鄉的米莊村,文物工作者最近發現了一座“忠”字牌坊。牌坊中間擺放著毛澤東雕像,龕下磚雕是一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文字。東側牌坊下雕“團結緊張”,西側雕“嚴肅活潑”,兩側八字墻側面下方均刻有“忠”字。

  “文革”期間,為表達對領袖的忠誠,中國的許多村莊建立了“忠”字牌坊,供村民集體表“忠心”時使用。

  類似米家莊“忠”字牌坊這樣的典型“文革”建築,將被當作不可移動文物進行登記、建立檔案,以至劃定文物級別,加以保護。在中國的文物普查史上尚屬首次。

  “將‘文革’時期的文物列入保護範圍,說明中國越來越重視政治文明,民眾也有了理性正視‘文革’歷史的社會心理環境。”中國第一個民間“文革”博物館的創立者樊建川說。

  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文物普查隊隊長衛文革,也對國家將“文化大革命”遺存納入文物保護範圍的舉動很有感慨:“我從事文物工作20多年來,經常出沒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發掘現場,很難想到,這些距今不到50年的建築,會在我有生之年被列為文物。”衛文革生於“文革”開始的1966年,名字中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

  在普查中,衛文革和同伴們在聞喜縣陸續發現了一些“文革”建築。其中包括一座人民戲臺——舞臺屋頂正中有紅五星,外側立柱上草書毛澤東詩詞“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內裏還飾有毛澤東語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生產大隊全體革命群眾創建”等。

  “文革”期間,中國各地風行唱樣板戲,幾乎各村都組建了文藝宣傳隊排練演出節目,“人民戲臺“就是當時的演出場所之一。類似的戲臺目前在中國很多鄉村仍可見到,只不過已成為村民日常消遣娛樂的一部分了。

  知青房、“文革”時期的村委會、毛主席紀念亭……隨著以“不可移動文物”為對象的中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展開,散落在中國城鄉各地的“文革”建築漸次浮現。山西省“三普”辦公室副主任趙志明說,這些遺存將被歸類在中國“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中。

  “文革”中的“破四舊”行動,給中國的文物帶來巨大破壞,如山西舜帝陵、北京頤和園佛香閣等著名文物建築都曾遭到嚴重毀損。“如今,見證這段歷史的建築本身也成為了文物,它們見證了中國所走過的彎路,保護有助於反思歷史。”趙志明說。 1981年的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將“文化大革命”定義為“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已故中國作家巴金曾在其晚年名著《隨想錄》中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館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惟有不忘‘過去’,才能做‘未來’的主人,……只有牢牢記住‘文革’的人,才能制止歷史的重演,阻止‘文革’的再來。”

  52歲的樊建川是四川的房地產商人,為建立“文革”博物館耗費了數千萬元。在他眼中,中國每個階段的歷史都是民族記憶和國家記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