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8日電/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有效供給不足一直制約著中國農村特別是一些貧困山村的發展。為解決這一難題,中國政府近年來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進一步活躍了農村經濟。因為植根於社會基層,也直接服務於農村、廣大中小企業等基層對象,這類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在中國被形象地稱為“草根金融”。
新華社報道,中國的農村金融長期面臨著“失血”難題。由於農業本身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差、風險高和收益不穩定等特點,很多商業銀行紛紛弱化農村市場,減少分支機構,而不良資產率偏高的農村信用社對農民信貸支持也非常有限。
為此,2006年底中國政府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開始推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
在這方面,寧夏走在全國前列。從2006年底,寧夏通過面向全國公開招標的方式率先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通過吸引、聚集各類企業法人資金和自然人資金入股,組成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這一平台上,向農民提供小額貸款。
截至目前,寧夏已成立了42家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本金達到15億元,累計為全民創業人員、中小企業和農民發放貸款37億元。同時還成立了2家村鎮銀行,108個村級互助資金組織。
記者採訪了解到,與國有商業銀行和地方性金融機構相比,這些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貸款具有方式靈活、放款及時、利率機動三大特點。
寧夏賀蘭縣四十裡店鄉的賈志廣是當地的養魚戶,今年開春因為資金週轉不開找寧夏世和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貸了4萬元的款。他告訴記者,從第一次見面談貸款到拿到貸款資金總共才花了兩天時間,雖然利率比農信社稍微高,但能省掉複雜的中間環節,感覺非常值得。
寧夏金融辦主任尹全洲介紹說,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小額貸款公司執行的最高貸款月利率嚴格控制在人民銀行公佈的同檔次貸款基準利率的4倍以內,同時小額貸款公司根據貸款用戶的身份、用途及期限實行不同的浮動利率,尤其對於農戶種植、養殖業貸款,貸款利率平均上浮僅為1.5倍,不僅滿足了農戶的貸款需求,而且降低了種植、養殖成本,增加了農戶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