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9日電/丹東市位於遼寧省東南部的鴨綠江畔,與朝鮮的新義州市隔江相望。當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就是從這裡“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在鴨綠江上,坐著遊輪就能清晰地看到對面朝鮮人的生活情況。再往丹東的新城區走,綿延數百里的鐵絲網就是中朝兩國的國界。透過鐵絲網,朝鮮人耕作、聚會休憩、開車出行的情景,盡收眼底。
據世界新聞報報道,在丹東的大街上,人們經常能遇見過來做生意的朝鮮人。據當地人介紹,只要朝鮮爆出什麼新聞,世界各地的記者就會蜂擁來到這裡,丹東因此成為外界探究朝鮮的窗口。
邊民經商關注外交部表態
在丹東市區的東邊,有一個叫做前進街的地方,它離中國與朝鮮的海關僅有百米的距離,在這裡聚集著二十幾家從事不同行業的店舖。據了解,如果是平時,會有很多朝鮮人到這裡來買東西、做生意。很遺憾記者來到丹東時正逢週末,因此海關關閉,在這條街上並沒有看到朝鮮人,但是卻意外地發現了從事對朝貿易長達十年之久的錢先生。
錢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說了一句很樸實的話:朝鮮老百姓如果吃不上飯,丹東人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大家互相依存,都希望過上幸福的好日子。
在朝核危機加劇這段日子裡,在錢先生看來,丹東人與朝鮮人的正常經貿往來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不過,他這一段非常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言論,因為那是他進貨的“晴雨錶”。據錢先生說,與朝核危機相比,他的生意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要大得多,因為無論是中國人的需求,還是朝鮮方面的出口都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但目前正在慢慢好轉。
朝鮮人開始追求生活檔次
與朝鮮人打交道時間長了,錢先生在他們身上發現了不少變化,其中一個最突出的變化就是朝鮮人開始追求商品的檔次。據他說,十年前,朝鮮人如果來買毛巾,那麼毛巾能擦汗就行。而現在,朝鮮人買毛巾,需要它是純棉的,顏色要鮮艷好看的,甚至是要環保的。以前,朝鮮人對商品的唯一標準是價格要低,而現在價格似乎看起來已經不那麼重要,朝鮮人已經把關注點放在商品的品質上。
錢先生還發現,以前在街上看見的朝鮮人,他們說話聲都很輕,外人幾乎聽不清。而如今在大街上聽朝鮮人說話,感覺跟中國人說話的口氣和聲調沒什麼區別。據錢先生觀察,朝鮮人穿著也與前幾年不同,不再是深顏色、單一款式的衣服,而是越來越多樣化。今年朝鮮女性流行穿連衣裙,在朝鮮街頭已經出現粉色裙子。
錢先生在生意場中結識了不少朝鮮朋友。在他眼中,這些朝鮮朋友受教育程度和素質通常都比較高,對人彬彬有禮。有一次,錢先生搬家,一位朝鮮朋友還特意贈送他一幅很有品味的油畫。
對於朝鮮過去這些年發生的變化,錢先生認為,這與朝鮮社會的進步有關。社會進步了,來中國的朝鮮人也就越來越放鬆和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