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3日電/台灣政治大學金融教授殷乃平今天在蘋果日報撰文說,“中華經濟研究院”最近對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提出的研究報告指出,根據東盟10+3及兩岸經貿自由化的動態模擬分析,台灣簽訂ECFA之後,經濟成長率將增加1.83%,就業人數可望增加20多萬人。至於出口及進口影響都將因兩岸經貿自由化,成長5.13%到7.25%。受益的產業包括石化、塑膠、紡纖、機械、自行車業等;陶瓷、毛巾、鞋類、電機、家電業等則將成為受損產業。執政官員們表示不論在野黨如何的“擋”,對台灣而言,ECFA的簽訂已勢在必行。
太晚參與亞洲整合
文章說,真正的原因是東盟與中國大陸10+1的自由貿易協定業已實施,從2007年起逐年降低關稅,到明年,多數產品關稅稅率均減為零。換句話說,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產品已經暴露在東盟與中國大陸10+1的自由貿易協定威脅之下。明年起,台灣銷大陸的石化業產品平均面臨6.49%的關稅,機械業則面對8%到10%的關稅,將無法與這11個國家零關稅的相關產品競爭,而前者佔我石化出口總值的43.34%,後者也有27%之多。
更糟糕的是,韓國與日本正在與這11國談判簽訂同樣的協定,已接近最後的階段。一旦東盟10+3完成簽約,台灣主要出口產品的競爭對手可以享受免關稅待遇,出口產業將難以生存,廠商可能會被迫外移至東盟10+3的免稅地區生產。對台灣而言,出口與“國民所得”將因之而減少,失業增加,經濟困境將更為嚴峻。
東盟10+3的自由貿易區是一個雛形的亞洲經濟體,去年六月,東亞高峰會16國宣布正式成立東亞--東盟經濟研究中心(ERIA),規劃亞洲區域經濟體,未來將與歐盟、美洲國家組織等區域經濟體分庭抗禮。同時,今年五月,東盟10+3共同出資成立一個1200億美元的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為亞洲貨幣機制開路,將是亞元與亞洲央行的濫觴。亞洲各國經濟正在快速整合,可惜的是台灣一直沒法進入相關的機制,扮演區域經濟應有的角色。
ECFA不但可以使台灣經濟不致因東盟10+3自由貿易區的形成而受到傷害,反而台灣可以藉ECFA切入到亞洲經濟體的機制之中,與其他兩個經濟體競爭。時不我與,我們沒有時間再在內部爭議,這就是為何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公開呼籲台灣必須快點簽ECFA,因為現在簽已經嫌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