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汪洋在最早的特區之一汕頭市進行調研。 |
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廣東的傳統產業發展較早,沉澱的問題比長三角等地區突出,因此國家再次把廣東定為改革試點,在傳統產業轉型上為全國探路。
文匯報報道,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不斷釋放的信息表明,他將以新的思維來推動廣東下一步的發展,重塑廣東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的先鋒角色。2008年7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南下廣東,在汪洋的陪同下考察指導工作。溫家寶指出,目前中國改革開放仍處於攻堅階段,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需要“啃硬骨頭”。溫家寶要求廣東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外界當時就由此猜測,廣東將作為中央在全國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的試驗區。這個猜測在今年1月8日終於得到了證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得到國務院的批准並公佈。《綱要》實際上明確了廣東繼續為國家改革進行試驗的戰略地位。
中國上一輪改革開放的重中之重,是將實施多年的計劃經濟,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機制,其方式是先劃出多個特區,並同步進行改革試驗。而30年後的今次改革,中央選擇在不同區域進行多種不同的試驗,各改革區域承擔不同的任務和使命。
到今年5月,7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已全部獲得國務院批准並公諸於世:
■ 上海浦東新區: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深層次的體制機制障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制度體系;
■ 天津濱海新區:重點是金融試驗改革和土地管理改革試點;
■ 深圳市:重點在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等6個方面實現重點突破;
■ 武漢城市圈:進行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
■ 長株潭城市群: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
■ 重慶市:進行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
■ 成都市:進行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
那麼廣東省的改革,承擔怎樣的試驗?又擔負什麼樣的使命?
《綱要》列為國策 廣東再成先鋒
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陳鴻宇認為,落實《綱要》,廣東將探索對既有發展模式進行調整甚至重建的歷程,為中國全局提供改革範式。
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王珺教授如此解讀《綱要》:推進珠三角一體化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綱要》的兩個核心任務。而無論是產業升級,還是珠三角一體化,最終目標就是一個:增強廣東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競爭力,從而為全國創造經驗。
《綱要》給珠三角改革制定的目標是:到2012年,“初步形成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產業結構明顯升級”。《綱要》明確指出,這“有利於提高我國的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抵禦國際風險的能力,更好地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
《綱要》讓珠三角的產業升級成了國家戰略,是廣東“騰籠換鳥”、產業升級的尚方寶劍,使得廣東的產業升級由虛變實,有全國的意義。
有專家分析,國家之所以選擇讓廣東成為產業轉型的試點,是因為廣東的傳統產業發展較早,沉澱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如土地成本問題、污染問題、機械老化問題、勞動力成本問題等等,而上海、長三角其他地方都相對有個發展的時間差,比較遲。相對來說,問題不如廣東嚴重。這位專家表示:“廣東調整產業的今天,是其他地區的明天,因此,國家給廣東這樣一個試點的任務,是希望廣東在傳統產業轉型上為全國探路;在新興產業能否順利發展上探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