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纖之父”高錕發明光纖電纜,獲頒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 |
中評社香港10月6日電/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佈,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以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3名得主的成就分別是發明光纖電纜和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感測器。
高錕1933年生於中國上海金山區,中學就讀於香港聖若瑟書院,之後獲取英國倫敦大學理學學士及哲學博士。他於1987年至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同時,他亦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員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96年,高錕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65年,高錕在以無數實驗為基礎的一篇論文中提出:用石英基玻璃纖維進行長距離信息傳遞,將帶來一場通訊事業的革命,並提出當玻璃纖維損耗率下降到20分貝/公里時,光纖通訊即可成功。
他這項研究,改變人類的通訊模式,促成互聯網演化,研究成果亦獲29項專利,獲20多個國際獎項,包括有電機工程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馬可尼國際獎、英國法拉第獎和日本國際獎等,並獲“光纖之父”的美譽。
高錕首創光纖通訊系統,成就非凡。今年2月,有報道指,高錕太太證實,年逾75歲的高錕患上老人癡呆症,正靜心休息養病,定時服藥覆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