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香港《星島日報》今天發表題為“奧巴馬為美國奪‘最佳進步獎’”的社論說,就任美國總統不足一年的奧巴馬,成為近年爭議最多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獲獎主要是靠扭轉其前任布殊的單邊主義兼好戰的外交政策,實際能夠結出甚麼和平果實,仍待時間驗證。
社論指出,三位在任期間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總統中,一九○六年獲獎的老羅斯福調停了日俄戰爭,一九一九年獲獎的威爾遜努力促成了國際聯盟成立,即聯合國的前身,兩人都有明顯的和平貢獻和功績。奧巴馬上台十二天已獲提名,過去幾個月雖然在國際舞台上擺出友善姿態,成果則待見真章。伊拉克撤軍時間表已定出,阿富汗戰爭卻仍醞釀增兵四萬來應付亂局。因此,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他是本屆和平獎得主時,不少人大感詫異,並且出現是否太早頒獎給他的質疑。
努力剛開始 結果待耕耘
社論表示,奧巴馬就任總統後,努力修補過去布殊“得罪人多”的對外關係裂痕,致力改善與伊朗、朝鮮、委內瑞拉、利比亞等美國外交“宿敵”的關係,向伊斯蘭世界傳遞橄欖枝,重開以巴和談進程,致力裁減核武器,在應付地球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上亦採取較合作的態度。
社論稱,奧巴馬帶來國際政壇新氣候和新希望,初步得到大致不俗的反應,例如伊朗較為正面,但朝鮮卻繼續試射導彈。這個新開始帶來怎樣的結局,橄欖枝能否開花結果,尚待努力耕耘。
挪威諾獎委員會主席亞格蘭德,否認頒獎給奧巴馬是基於“將來可能發生的事”,辯稱是按照“他過去一年做了的事”。這一年奧巴馬做了甚麼呢?委員會的聲明,指他創造了國際政治新氣候,重新注重多邊外交,選用對話談判作為國際排難解紛的工具,致力解除核武和建設性面對全球氣候挑戰。字裡行間,滿是否定布殊政策的訊息,可以說:奧巴馬目前對世界和平的主要貢獻,是糾正布殊的錯誤,所開始的努力,尚未展示可觀的具體成就,有如美國這個頑皮學生轉性而得最佳進步獎。
諾獎委員會今次這麼早就為奧巴馬的政治外交努力,提供道德上的背書,似乎有意助其開花結果。亞格蘭德舉出一九七一年頒獎給西德總理勃蘭特為例,指出要多年後才顯示重要成果。當年勃蘭特推行在國內極多爭議的“新東方政策”,改善與東歐集團的關係,八九年柏林圍牆倒下,之後東西德合併。
添道德光環 待實利考驗
和平獎象徵的道德高地,除了肯定得獎者過去的成就或努力,也發揮前瞻性的政治和經濟功能,無國界醫生組織得獎後收到捐款大增,昂山素姬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護罩。不過,也有令人覺得錯頒的時候,例如一九七三年越戰停火協議後,頒給代表美國的基辛格和北越的黎德壽,實際情況是美國脫身而南北越之間的戰爭持續,待幾年後北越完全戰勝才告終,當年黎德壽以戰事未了而拒領獎項。
社論認為,就奧巴馬而言,和平獎應可發揮較積極的功能,頂著諾獎的道德光環,可以加強他“以德服人”的分量,並且提醒自己要規行矩步,不辱諾獎所託。不過,無論內政外交,除了講道義,也涉及實際利益。要化解各方利益矛盾,除了訴諸大家的道德責任,還需要高超的政治技巧、務實的利益分配方案。奧巴馬得獎,為美國政府平添“巧實力”,真正的考驗,還在於日後義利之間出現矛盾時如何化解和取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