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兩岸互動多空糾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7 12:12:50  


  中評社香港11月17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6日社論說,就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到訪北京前夕,兩岸互動忽呈多空糾纏的局面,這或許是短期效應的顯現,但也不無可能是未來兩岸互動將時見拉扯的先聲。換言之,兩岸和平發展之路,既可以樂觀終有水到渠成的一天,但正因為兩岸未來可能遭遇的變數隨時可能湧現,有必要嚴肅面對兩岸打交道還存在的障礙。不論北京還是台北都要看到兩岸互動還有許多不確定性,如何建立政治互信,更是刻不容緩。

  社論說,多空糾纏最具有代表性的就在奧巴馬的東京演說,在肯定中國和平崛起的同時隻字未及台灣。這既可以解釋為美國已經默認兩岸問題已非美國可以置喙,但就台灣軍購仍然倚重美國之時,對台灣當局自是沈重負擔。雖然中美之間的矛盾甚多,但台灣議題並非當前美方在意的焦點。這不能不逼令台灣局當局重新思考,奧巴馬“放空”台灣的各種可能因應之道;若奧巴馬僅是基於禮數,把台灣問題放在歐胡高峰會上處理,但這也讓台灣方面感受到是否華府已接受以北京為主的兩岸命題,以致影響馬政權和台灣內部的穩定,對兩岸政治談判反而有所顧忌。雖然中美之間的矛盾甚多,但台灣議題已非爭執焦點,也是台灣的焦慮。

  從東京到新加坡,兩岸胡連會則為政治難題有所交鋒,胡錦濤強調,兩岸今後要能共同破解政治難題創造積極條件。連戰的因應有兩項重點,一是不要為破解政治難題而掉入陷阱;二是兩岸當局政治問題的討論,時機尚未成熟。強調兩岸在互動過程中要累積足夠的信心、善意、誠信,避免不同意見的發生。連戰這些話當然是代表馬英九傳話,即此時此刻兩岸還談不上政治對話,為免掉入陷阱也急不得。

  在台北,同時可以看到兩岸智庫型學者就兩岸政治對話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交流意見,焦點集中在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和軍事互信機制的成熟度、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台灣有無國際空間。兩岸學者顯然仍存在極大的認知落差,且不時擦出針鋒相對的火花。大陸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代表“兩岸一甲子”研討會政治組做出的總結報告說:雙方對簽署和平協議的時機、方式,以及協議之內容性質仍有歧見,即可見一斑。

  社論說,然而就兩岸智庫學者集聚台北交流不同意見的機遇而言,已可視為一個重大突破,有利於兩岸當局藉此取得政策面的參考訊息,提高決策互動的透明度。再就對岸與會者的位階論,不論中共中央黨校前常務副校長鄭必堅或前解放軍中將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李際均都是參與決策的一線學者,也可看出對岸對此一交流的重視程度。而且可以確認的是,兩岸智庫學者已可同席討論敏感話題,就兩岸正式建立二軌對話打下基礎。甚至不必諱言,就是因為台灣當局已預期會有多空糾纏,為化解島內朝野的焦慮,所以願意主動安排“兩岸一甲子”的研討會,廣邀大陸重量級的智庫學者,無非希望在奧巴馬訪中之前,能即時諮詢、交換相關訊息。

  嚴格說來,兩岸對話空間已因兩岸兩會的恢復交流已大有進展,再加上MOU和ECFA的往復談判,第四次江陳會也即將在台中舉行,官員直接接觸更屬司空見慣;但如何讓兩岸當局能正式走向政治談判桌,才是正題,也是難題所在。多空糾纏的癥結也出在這裡。一中框架看似簡單,但台灣當局最在意的國際空間和安全問題,這些都會在國際組織的年度大會上定時打擺子,再加上“中華民國”的法統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政治現實,兩岸之間任何風吹草動在島內都會出現風暴。

  社論說,北京之於台灣早已放棄零和策略,轉向尊重兩岸多元結構,並發展出和台灣各界打交道思維。但在實際操作上,如何讓台灣當局對統一命題有安全感、對人民有實質利益,降低不必要的多空糾纏,引發台灣方面不必要的焦慮才是上策。 


    相關專題: 兩岸二軌對話 重量級人物激烈交鋒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